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548865
关于对中医性学中天癸的综述剖析(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6年第8期
     【作者简介】

    王良生(1955-)男,安徽砀山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不孕症、男性病诊治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天癸的物质本源。方法:以物质决定意识为出发点,认识天癸的性质;从医学发展的线索中,剖析天癸没有形成医学体系的原因;用反证法否定天癸是实质性物质,不是人体组成的一部分。结果:从实际现象中得出天癸不是物质,是天时的论断。结论:澄清了千百年来中医学中对天癸的混乱认识,明确了天癸是一个生理时令,是一个性成熟的天时标志,如同说芒种至,小麦自然由青变黄而成熟收割。

    【关键词】中医性学; 肾气与天癸; 物质与概念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医学中,关于性医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很多观点和方法对于今天仍然有实际指导意义。中医性学可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性生活,所谓“房中术”;一是性生殖。本文仅讨论有关性生殖的某些问题。中医性学的生殖认识,是以肾而立论,统摄精血,辐射五脏六腑、内外环境,有着自身的一套理法方药。可是在中医性学的源头上,却存在着一个模糊的概念,千百年来医家各有述说,至今其理难明,那就是天癸。本文综述各家思想,也提出了个人浅疏的看法,与同道共讨论。

    1天癸的由来

    中医学现存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正是在这部最早的经典著作中,提出了天癸的概念。《内经》中《上古天真论》论述有这样的文字,是天癸概念的首次出现:“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歧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