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8年第8期
编号:11670378
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林 钦 陈立新 房玉涛 罗羽慧 张 颖
第1页

    参见附件(2370KB,3页)。

    林钦 陈立新 房玉涛 罗羽慧 张颖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重庆市中山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研究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各个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胸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分析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1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例以痰阻心脉证与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冠状动脉正常的病例中,气滞血瘀证占38.10%,高于其他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8个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证型Gensini积分分值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衰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病人,多见于气滞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于为血瘀证、痰浊证。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标实方面,阴寒凝滞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重,气滞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轻,提示其中医病理变化依气滞→血瘀→痰浊次序由轻到重发展,标实证由滞到瘀,继而蕴久化浊;本虚方面,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顺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本虚证由阴虚、气虚逐渐耗伤阳气而向阳虚发展。

    【关键词】 胸痹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中医辨证分型

    【分类号】R25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一,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猝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具有进行性恶化的趋势,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而冠状动脉造影是当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它可以发现各支动脉狭窄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狭窄
------
     摘要:目的 研究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各个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胸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分析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1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例以痰阻心脉证与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衰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病人,多见于气滞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于为血瘀证、痰浊证。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标实方面,阴寒凝滞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重,气滞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轻,提示其中医病理变化依气滞→血瘀→痰浊次序由轻到重发展,标实证由滞到瘀,继而蕴久化浊;本虚方面,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顺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本虚证由阴虚、气虚逐渐耗伤阳气而向阳虚发展。

    关键词:胸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中医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8)08—0893—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7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