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0年第3期
编号:12040074
转换功能对汉语口吃者语音编码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年第3期
     摘 要 采用双任务范式比较了16名口吃者和16名非口吃者在数字转换任务的同时重复双声词和叠韵词的时间和口吃频率,考察转换功能对于汉语口吃者语音编码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功能影响汉语口吃者的语音编码:口吃者和非口吃者加工叠韵词比加工双声词需要更多的转换功能。研究结果支持口吃的“内在修正假说”,对口吃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启示,关键词 口吃,语音编码,转换功能。

    分类号 B842.5

    1 问题提出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在说话时出现言语间断、发音重复和音节的延长、停顿,在表达时产生困难。言语产生过程是理解口吃的本质和原因的基础。其中,语音编码在口吃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ostma和Kolk在言语衰弱模型和激活扩散理论_引的基础上探讨了口吃者的语音编码,并且提出了内在修正假说(cover repair hypothesis,CRH),认为讲话者的言语监控机制在发音之前,就对言语错误进行了侦查,一旦发现错误,就会打断正在进行的言语活动来修正错误,这种内在的修正干扰了言语的流畅性。从而导致口吃现象的发生。内在修正假说认为,语音计划错误是由于语音编码的延迟引起的。口吃是口吃者内在地修正言语错误时所产生的干扰性的副作用。一些实验证据支持内在修正假说。例如,Wijnen等人采用内隐启动范式研究口吃者与非口吃者的语音编码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