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7年第4期
编号:12064314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年第4期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

     摘 要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内在归因倾向逐渐减弱;(2)在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不同维度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年级,青少年,归因风格,心理健康素质。

    分类号 B848.9

    1问题的提出

    早在1958年,海德(Heider)在他的名著《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提出了归因的概念,将其界定为归因者“根据观测线索推测一般意义上的稳定的心理特质”。他认为人们都相信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必有原因,其原因或者决定于客观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1]。在个体心理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称之为归因风格[2]。归因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等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国内有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问题。从理论建构的角度来看,很多研究仅仅是将归因风格看作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认知因素之一。比如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由于其归因不当,造成了心理封闭所致[3];而在一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研究者也认为归因倾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突出的因素[4]。但实际上,在认知加工的过程中,归因是为了构建“心理模型”而对知觉性输入进行转译的过程[5],因此它应该是心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不仅仅是影响因素。沈德立、张大均等人提出了心理健康素质的理论,并将归因风格纳入到该理论之中,认为认知归因是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6~8]。因此要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就必须对青少年归因风格特点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在关于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的探讨中,不同研究者在取样、研究工具的使用等方面也是存在着不同的。姜玉飞、黄恩等人的研究选择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Lefcourt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性与归因风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9],在陆桂芝、李勇的研究中以中师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不同学生的归因风格以及道德行为[10]。这些关于归因风格的研究,由于研究工具的不同、取样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研究之间缺乏可比性,也就无法全面了解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特点。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变化趋势、特点进行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 百拇医药
    本调查研究选取了来自不同省市地区的青少年为调查对象,试图通过比较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发展变化,更深入地了解我国青少年归因发展的现状及水平,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控借鉴的实证性资料,并进而丰富和发展心理健康素质理论。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南、西北、东北等不同行政区域所属的23个省市、自治区选取了51399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以同时满足年级、性别、专业、家庭来源、家庭收入、学校性质等15个背景变量为标准进行严格筛选,获得有效样本44063(有效率85.70%)例。其中男性21245(48.20%)人,女性22818(51.80%)人;来自城市20569(46.70%)人,农村23494(53.30%)人;重点学校15737(35.70%)人,一般学校28326(64.30%)人;独生子女19626(44.50%)人,非独生子女24437(55.50%)人。平均年龄为15.39±2.74岁。调查对象年级分布如表1所示。
, http://www.100md.com
    2.2调查工具

    采用沃建中、孙慧明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即内在外在性、持久暂时性、可控不可控性以及整体局部性。采取4级评定,各条目均采用正向计分,其中“完全符合”为4分,“比较符合”为3分,“不太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各维度所属项目之和为维度分,各维度分之和的平均数即归因风格总均分。内在外在性主要是考察倾向于外部归因还是内部归因,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内在,得分越高,越倾向于外在;持久暂时性主要是考察倾向于稳定归因还是不稳定归因,得分越低,越倾向于稳定,得分越高,越倾向于不稳定;可控不可控性考察倾向于可控归因,还是不可控归因,得分越低,越倾向于不可控,得分越高,越倾向于可控;局部整体性主要是了解倾向于整体性归因,还是局部性归因,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局部,得分越高,越倾向于整体。总量表的α系数为0.753,分量表α在可接受范围之内[11]。

    2.3数据整理与分析
, 百拇医药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用SPSS13.0完成。主要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青少年归因风格整体特点分析

    3.1.1青少年归因风格数据分布分析

    对参加调查的44063名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归因风格的得分在1.41~4.00之间,平均数为2.969,标准差为0.295,总体平均数的95%置信区间为2.967~2.972。数据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偏度值为-0.302,峰度值为0.251(见图1)。

    表2显示,有1533名青少年得分低于2.39(M-2SD),占调查总人数的3.50%;有835名青少年得分高于3.55(M+2SD),占调查总人数的1.90%,有41695名青少年的得分在2.39~3.55之间,占调查总人数的94.60%。
, http://www.100md.com
    3.1.2各年级青少年归因风格总均分的比较

    对不同年级青少年归因风格总均分的描述统计结果发现,青少年归因风格的总均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其中小学五年级青少年的得分较低,初一、初二年级青少年的得分略有升高,高中各年级的发展水平相对平稳,进入大学之后,又出现了升高的趋势,结果见表3。

    经方差分析检验,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29.842,p<0.05,不同年级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总分存在显著的差异。LSD检验结果显示,小学五年级青少年归因风格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大学青少年;初一青少年归因风格得分显著低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大学青少年;初二青少年归因风格得分显著低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大学青少年;初三青少年归因风格得分与高二、高三、大学青少年不存在差异;高一年级青少年与高二、高三、大学青少年在归因风格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二青少年得分与高三青少年得分不存在差异,但是与大学青少年之间的得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 http://www.100md.com
    3.2青少年归因风格各维度的发展比较

    3.2.1青少年内在外在性归因的发展分析

    青少年内在外在性归因得分的平均数为2.455,标准差为0.514,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2.450~2.460。在对不同年级青少年内在外在性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发现,青少年的得分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升高,结果见表4。

    经方差分析检验,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17.385,p<0.05。LSD检验结果显示,在内在外在性维度上,小学五年级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各年级青少年的得分,初一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初二以上各年级青少年的得分,初二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初二以上各年级的得分,初三青少年与高中各年级青少年的得分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其均显著低于大学青少年的得分。, http://www.100md.com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