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7年第1期
编号:12064662
应对效能、工作压力与教师职业枯竭的关系(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年第1期
     摘 要 通过对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研究了教师应对效能和工作压力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应对效能对教师的职业枯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信程度、胜任力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的预测作用显著,胜任力和认知水平对个人成就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工作压力对教师的职业枯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导致教师职业枯竭的工作压力因素有:领导与管理、工作负荷、考试升学因素、人际关系;(3)通过对工作压力和应对效能的联合考察能够更好地预测教师的职业枯竭。

    关键词 职业枯竭,教师,应对效能,工作压力。

    分类号 B844.3

    1引言

    Burn-out本意是指精疲力竭,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领域,用来代表助人行业中的职业枯竭现象,即那些助人行业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关于职业枯竭的表现形式,获得较多认同的是1981年Maslsch等人确定的职业枯竭的三个核心成分:(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2]。这一职业枯竭的三维模型提出后,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认同,绝大部分的相关研究都沿用了这一模型,且证明其具有跨文化、跨行业的稳定性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