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6年第1期
编号:12064960
汉字部件及其位置的发展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年第1期
汉字部件及其位置的发展研究

     3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处理。参照以往的研究经验,在小学生实验中,只采用错误率作为统计指标。为了便于比较,大学生的数据也选用错误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在被试分析与项目分析中,材料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s(2,166)=49.188,p<0.001;Fi(2,174)=31.526,p<0.001。年级主效应显著,Fs(2,83)=18.929,p<0.001;Fi(2,87)=55.203,p<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在被试分析与项目分析中,三个年级之间的差异两两显著,p<0.01。材料类型与年级间的交互作用也显著,Fs(4,166)=4.451,p<0.05;Fi(4,174)=2.877,p<0.05。这表明三个年级在加工三种材料间存在差异。

    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两种分析上,材料类型效应在大学生组差异显著,Fs(2,62)=38.788,p<0.001;Fi(2,58)=14.347,p<0.001;在五年级组差异显著,Fs(2,54)=18.249,p<0.001;Fi(2,58)=18.592,p<0.001;在小学二年级组差异也显著,Fs(2,50)=5.414,p<0.01;Fi(2,58)=3.454,p<0.05。对三种材料两两检验表明,大学生组在两种分析上假字与两种非字差异显著(p<0.05),在被试分析上非字1与非字2差异显著(p<0.05),在项目分析上非字1与非字2差异不显著(p>0.05)。五年级组在项目分析上假字与非字1、非字2的差异显著(p<0.05),在两种分析上非字1与非字2差异显著(p<0.05)。小学二年级组在两种分析上加工假字与非字1的差异显著(p<0.05),加工假字与非字2的差异不显著(p>0.05),加工非字1与非字2差异不显著(p>0.05)。
, http://www.100md.com
    4讨论

    汉字造字规则(正字法)是加工汉字时必须依赖的一种语言知识。随着识字经验的增加,人们对汉字造字规则越来越敏感,它成为影响汉字识别的一种重要因素。汉字识别不仅对部件或笔画进行检测,而且要检测部件或笔画的组合规则。

    本文根据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进行了分离,考察了不同年龄被试对这些信息的发展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组和小学五年级组加工假字的错误率高于两种非字,小学二年级组加工假字的错误率高于非字1,与非字2相当。三个年级在加工三种材料上存在差异。这表明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敏感,小学五年级学生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的敏感程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与大学生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个结论与李娟等的研究不一致。李娟等的实验选取最常用字和常用字作为实验材料,构造的假字由真字中的某一部件被代替构成,非字由真字的部件互换位置构成,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与大学生相当水平的正字法意识。她们认为这个结论可能与选取实验材料的难度较小有关。在本研究中,假字也是由真字中某一部件被代替构成,两种非字的左边与假字相同,右边部分不同,这可能增加了实验中被试对材料判断的难度,实验结论可能与此有关。李娟等也认为如果增加实验材料的难度,如选取的材料都来自于低频字,小学五年级学生是否具有与大学生水平相当的正字法意识还值得进一步讨论。由于目前每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选取的实验材料也不相同,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是否具有与大学生水平相当的正字法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百拇医药
    本实验研究采用假字与两种类型的非字分离了部件及其位置信息,进一步考察了汉字加工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小学二年级组在两种分析上加工非字1与非字2的错误率相当,说明小学二年级学生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的敏感程度相当。小学五年级组在两种分析上加工非字1的错误率低于加工非字2的错误率,说明小学五年级学生对部件的位置信息更敏感,位置在汉字加工过程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组,加工两种非字的错误率相当,说明大学生对部件及其位置信息的敏感程度相当。实验结果表明,在部件的发展过程中,三个年级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趋势。在位置信息的发展过程中,三个年级的趋势不一致,其中在小学五年级阶段,位置在汉字中的作用更重要。以往对汉字正字法发展意识的研究多数考察部件或笔画组合规则的意识,较少关心部件位置信息的发展过程,如在李娟等的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为实验材料考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发展,研究未关心部件位置信息的发展特点。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年级被试对部件及其信息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部件位置信息的发展表现出与部件信息发展不一致的趋势。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汉字正字法的形成过程。然而,本研究只是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选取被试的年级跨度比较大等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 百拇医药
    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验证了汉字正字法在加工汉字过程的作用。小学二年级学生初步具有正字法意识,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大学生的水平。

    (2)汉字部件的发展在三个年级表现出一致的趋势。部件位置的发展趋势不一致,它在小学五年级阶段表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武田, 冯玲. 关于汉字识别加工单位的研究. 心理学报, 1992, 24(4): 379~385

    2 彭聃龄, 王春茂. 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 来自笔画数效应和部件数效应的证据. 心理学报, 1997, 29(1): 8~16
, http://www.100md.com
    3 Peng D L, Li Y P. Orthographic information in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Aspects of Chinese Languag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5

    4 Taft M, Zhu X, Peng D. Positional specificity of radicals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9, 40(4): 498~519

    5 Taft M, Zhu X. Sub-morphemic processing in reading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7, 23(3): 761~775
, 百拇医药
    6 Ding G S, Peng D L, Taft M. The Nature of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Radicals in Chinese: A Priming Stud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004, 30(2): 530~539

    7 舒华, 刘宝霞. 汉字结构的意识及其发展. 见: 彭聃龄主编. 汉语认知研究. 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8 李娟, 傅小兰, 林仲贤. 学龄儿童汉语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 心理学报, 2000, 32(2): 121~126

    9 上海交通大学汉字编写组和上海汉语拼音文字研究组编著. 汉字信息字典.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 百拇医药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DICAL

    AND ITS POSITION IN CHINESE

    Peng Danling1, Guo Ruifang1, Conrad Perry2

    (1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Learn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875; 2 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 HongKong)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dical and its position in Chinese by the second, fifth graders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development of radical was sa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position was different. In grade five, the position ha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haracter recognition.

    Key wordsradical, position, development.,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