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2633651
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第12期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消化内科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分析相关疾病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结果:89例恶心呕吐患者所患消化内科疾病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管炎(30.34%)、胆系结石(24.72%)、急性胃肠炎(20.2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5.73%)、胃癌(8.99%)。结论: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其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系对促进恶心呕吐症状的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144-01

    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其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系对促进恶心呕吐症状的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消化内科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放生恶心呕吐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消化内科疾病患者467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和体征。其中,89例患者例表现出恶心呕吐症状,其发生率为19.06(89/467)。男38例,女51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分析相关疾病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

    2结果

    2.1 89例恶心呕吐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组89例恶心呕吐患者所患消化内科疾病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管炎(30.34%)、胆系结石(24.72%)、急性胃肠炎(20.2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5.73%)、胃癌(8.99%)。
, 百拇医药
    2.2各类型消化内科疾病下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分析

    2.2.1食管炎与恶心呕吐

    食管炎发生后,患者在饮酒、吸烟、进食过多脂肪、插胃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造成食道一胃接连区高压带的抗反流功能失调以及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从而造成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而这些反流到食管的容物进一步对食道粘膜造成损伤,诱发胃动力学障碍及胃逆蠕动,最终引发恶心呕吐症状[1]。同时,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饱餐、进食粗糙食物和甜食、饮咖啡、浓茶、酒后,易促使 烧心加重,同样是引发恶心呕吐症状的重要原因。

    2.2.2胆系结石

    胆系结石患者多伴有消化不良和腹部胀气症状,在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引发胆囊的加速收缩,降低胆汁的分泌,进而引发胃萎缩,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同时,胆系结石患者消化功能的减弱,而且会加重胆囊的负担,使病情加重,引起反应性恶心呕吐症状出现[2]。
, http://www.100md.com
    2.2.3急性胃肠炎

    相关研究报道指出中两个位于枢神经系统的区域与恶心呕吐反射密切相关。一是延髓呕吐中枢,另一是则是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hemical trigger zone,CTZ)[3]。而急性胃肠炎临床治疗中所使用的麻醉剂、麦角衍生物类药物、化学药物、吐根糖浆、胃泌素、加压素、血管肠肽等均可作用于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TZ),引发恶心呕吐发射,从而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同时,患有急性胃肠炎的患者,消化道会变得松弛,易使更多的胃酸反流到食管里,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加之急性胃肠炎患者因细菌感染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会造成胃蠕动的减弱或消失、排空延缓,出现逆蠕动,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发生恶心呕吐。

    2.2.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疾病基础对叶酸、维生素B12的吸收造成影响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极大的制约了胃酸的分泌。而胃酸分泌量的减少,使消化酶的活力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胃窦与幽门区收缩关闭,胃逆蠕动,胃体与胃底张力减,低继贲门开放,最后膈肌和腹肌的突然收缩,腹压骤增,使得胃的食糜通过食道、咽部而排出,进而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4]。同时,营养物质的吸收必须经过充分的消化作用,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多伴有肠胃吸收不良症状,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其中脂肪吸收障碍最具特征,从而易引发恶心呕吐症状。
, 百拇医药
    2.2.5胃癌

    胃癌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一般是随着肿瘤的增大而出现,主要是因肿瘤对患者胃部腔外造成压迫,出现幽门梗阻,而引起呕吐。同时,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与胃癌病灶的部位有关,当病灶在贲门或胃底部癌延伸至贲门或食道下端时,此时患者会有吞咽不顺利的感觉,即食物进入胃内的速度减慢,若肿瘤进一步增长和发展,逐渐会出现吞咽困难,最后食物不能通过贲门进入胃内而暂时潴留在食管中,当食物在食管中潴留到一定量时会引起食物返流而从口中吐出,引发恶心呕吐症状。

    3 讨论

    恶心呕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多见于消化内科。其中,恶心为一种欲吐的不适感,视为呕吐的先兆。而呕吐则是胃内容物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反射动作。两者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放生。消化内科中,食管炎、胆系结石、急性胃肠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胃癌患者发生的恶心呕吐症状较多。而不同的消化内科疾病所引发的恶心呕吐症状原因不同,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其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系,从而促进恶心呕吐症状的对症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阿布力孜·吐尔地.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9(09):112-113.

    [2] 唐荣晋. 78例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8):228-230.

    [3] 王娜,赵娜,高峰.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9):166-168.

    [4] 范月帅.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1,11(33):445-446., http://www.100md.com(晏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