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2567912
陈坤:走着走着就找到了自己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4年第10期
     “整个社会像个大机器一样催促着你,但实际上,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个平衡,该追求快节奏时去追求,有时你要放缓,不然身体和心灵是亚健康的,是病的,焦躁的,抑郁的。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行走不错……”

    ——陈坤

    陈坤在单亲家庭长大,小时候不爱说话,经常独自在烈日下走一个多小时从外婆家到母亲的工厂,走起来他觉得很开心,就这样,行走成了他一生的羁绊。他去过阿尔卑斯山,去过尼泊尔,没水没电没互联网的世界,他发现内心和自己有很多交流。

    行走是回归的理性

    我们从自然中脱离,进入现代社会是工业文明的开始,也是我们与自然的告别。虫鸣鸟叫变成汽车轰鸣,在田地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人,变成了在职场上不停转动的齿轮。

    “我发现整个社会追求物质较多,很多时候步伐太快,不是说大家没有内心,而是没时间跟内心交流。想想小时候,在奶奶、外婆家长大,你还有点时间可以去河边游泳,听见蝉叫的声音,树叶的哗啦声。现在全在办公室,永远是不断地重复,挤公交车挤地铁,开车堵在路上,到办公室处理一大堆该处理不该处理的事,回到家时已疲惫得不行了。”他是一个愿意对城市生活进行逆反和思考的人,在行色匆匆的社会里,他开始有节奏的“特立独行”。
, http://www.100md.com
    脱离自然以后,琳琅满目的商品为我们的需求提供了便捷,也让人对自己更加娇惯,有了自行车想要轿车,有了轿车想要私人飞机,然而人们总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还不够好,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圆满,生活的节奏陡然加快,加快,再加快。行走中的陈坤回忆说:“人们永远都能找到一个不满足的要批判的点,但真到大自然你会发现身体的适应能力太厉害。”

    人类是从自然中走出来的,源于山野,经历数百万年进化,熬过了无数个寒冬酷暑,才成为了万物灵长,与自然相处的思维是骨子里的,与生俱来的,而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的关键节点,回到自然中去行走,与自然共鸣,才能找到日渐消磨的灵性,听到自己的声音。

    从“机器人”到“自然人”的还原

    在城市里,作为社会的齿轮,我们被诸多事情牵绊,电话不停,事情不断,被不断的推着走。稍有闲暇,还得被手机绑架,时间和精力被榨的一干二净。回到自然中行走,在深山高原中,我们不再有安逸的环境,需要赤裸裸的面对自然,也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窃窃私语,聊聊私房话。
, 百拇医药
    “我是一个非常热爱西藏的人,西藏这个环境大多数人都热爱,又很不了解。平时我们坐下来永远都在玩手机,跟外面不交流,到西藏(部分地区)就没有信号了,你被迫在那个状态里生活;另外,行走的力量要求参与者保持安静,慢慢通过行走的方式在枯燥、陌生的环境里跟自己的内心呆在一起。每天在特别特别累的状态中,你会发现你的脑子就静下来了,内心的安静就出现了。”跳离社会的陈坤通过行走,把自己从社会机器中解脱出来, 还原自我本心。

    今年七月,陈坤到了敦煌荒漠,6天5夜、150公里、大漠戈壁、风餐露宿……

    沙漠的地形复杂多变, 遇到柔软的沙地需要消耗体力来对抗下陷,在坚硬的盐碱地要集中注意力防止跌倒和扭伤,碰上奇怪的沼泽就必须小心谨慎,砂石组成的山丘一步一滑非常考验人的体力和意志。

    “沙漠行走最大的障碍除了高温外,就是单调。前后常常看不到人,也很容易让人绝望,因为怎么走都感觉像是在原地。而面对光秃秃的戈壁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强大的意志力。这个情况对于我或者是志愿者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我相信,这些也会给我们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陈坤的脚在旅程的热身拉练时,就因为一深一浅的荒漠扭伤了脚,但是他每次走到终点都会高兴地像个小孩。从社会人到孩子,是否就是自己?

    在远离城市又没有信号的日子里,陈坤发现时间变得非常充裕,到了夜里, 一群人爬上山,找了一块空地,躺在地上。月黑,风高,吹散了云,留下满天星。 因为风大,一张口风就会灌到嘴里,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画面,一群人静静的仰望无垠星空……, http://www.100md.com(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