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0年第6期
编号:12030051
寿夭只在一念间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0年第6期
     我认识一位姓黄的先生,他十八岁就投身商界,素有“工作狂人”、“拼命三郎”之称,十多年下来,成就颇大。然而,就在事业兴旺之时,才三十几岁本当年富力强的他,却突发脑出血而撒手人寰,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啊!如今就我们的生活条件而言,确如歌中所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但为什么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仍然经常能听到高层领导、名人明星、普通大众中有人过早夭亡的讯息。

    有句老话说得好“一念之差,万劫不复”,有些时候,决定一个人的寿夭,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譬如,美酒当前,觥筹交错,在喝多喝少之间犹豫时,“大家这么高兴,这次就喝个尽兴吧”,一念之间,举杯见底,酩酊大醉,殊不知生命已经受到了损伤;情人当前,美体横陈,媚眼勾魂,在沉迷与清醒之间犹豫时,“放纵一次吧,你情我愿,何必拒绝”,一念之间,失德乱性,从此不可自拔,“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髓枯精竭,生命已经受到了损伤;名利当前,舞台铺就,众星捧月,迎来送往,在蝇营狗苟与淡泊超然之间犹豫时,“再忙再累,能名利双收,值了”,一念之间,形劳体困,伤思耗神,生命已经受到了损伤;年轻当前,精力旺盛,游刃有余,不眠不休,虽身体疲惫,精神仍觉亢奋,在劳逸之间犹豫时,“这么年轻,累就累吧,身体垮不了”,一念之间,疲劳作业,长此以往,起居失常,生命已经受到了损伤。以上事例,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胜枚举,一言以蔽之,都是一念之差造成的。

    就前面提到那位黄先生来说,在他暴毙前两年,其实已经检查出血脂异常、脂肪肝、血压偏高,可他毫不在意。甚至在他出事前半年,我还提醒过他不要光忙着事业,要注意保养身体,他却回答:“趁年轻,有身体本钱,就要好好打拼打拼,等哪天不想干了,再好好保养吧。”说明在他心目中,这三十年的时光里,钱比命重要。俗话说,观念决定成败,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他的一生,为了挣到钱,喝酒来者不拒,做事恣意妄为,生活中不注意起居规律,不顾性命,只图爽快。正如《黄帝内经》中警告的一样: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时御神,务快其心,起居无节。《黄帝内经》在警告之后紧接着就指出这样的生活方式是“逆于生乐”,其结果必然是“半百而衰”,最终伤生殒命,可以说这位先生的例子就是现实中对《黄帝内经》这段警告活生生、血淋淋的注解。唐初时的药王孙思邈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如果黄先生早点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他就不会那样“要钱不要命”,也不至于年仅三十几便离开人世。

    寿夭只在一念间。晋代葛洪曾说:“凡为道者,常患于晚,不患于早。”养生保健应该越早越好,不要再有“年轻伤身老来养,亡羊补牢犹未晚”这种轻忽性命的想法,毕竟,物欲是没有止尽的,生命却是有限的。所以,欲要养生,应先端正观念,不要再犯一念之间的错误。当“戒之戒之”!, http://www.100md.com(马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