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医药论坛》 > 2010年第3期
编号:12040251
重型乙型脑炎15例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家庭医药·医药论坛》 2010年第3期
     我院近日收治15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经积极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均为住院患儿。男10例,女5例,年龄10个月~12岁。15例病例均符合乙脑诊断标准[1]:①均发生在乙脑流行季节;②有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③脑脊液呈病毒性感染改变。有10例作了反向间接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抗乙脑病毒抗体IgM(ELISA)均为阳性。15例均为重型乙脑且均未接种乙脑疫苗。

    1.2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在38.5~42℃之间,发热持续最长67天,最短7天,平均24.67天。15例均有抽搐,抽搐最短3天,最长47天,平均12.87天。浅昏迷11例,深昏迷4例。颈阻7例,呕吐10例。
, http://www.100md.com
    1.3 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8.9×109/L~20.0×109/L,中性粒细胞0.86~0.92,淋巴0.06~0.14。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压力正常,糖、氯化物正常,细胞数计数正常,蛋白0.25~0.65g/L。肝肾功能正常。

    2 方法与结果

    2.1 一般治疗:

    (1)吸氧:全部患者均予吸氧治疗,鼻导管或面罩作持续低流量(2-3L/min)吸氧;(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痰,痰液粘稠予雾化吸入;(3)鼻饲:对昏迷不能进食者均予鼻饲;(4)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各种维生素);(5)精心护理,防止褥疮;(6)早期肢体功能锻炼;(7)保护胃粘膜:甲氰咪胍等。

    2.2 头部持续物理降温:
, 百拇医药
    采用头部冰帽和冰袋进行头部持续降温,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停用。

    2.3 冬眠疗法加东莨菪硷:

    用氯丙嗪和异丙嗪每次各0.5~lmg/kg,静脉注射,据病情变化每日2-4次不等。同时予东莨菪硷0.02~0.03mg/kg/次,静脉注射,每15~30分钟重复使用或据病情变化及用药效果,延长给药时间,每4~6小时1次。

    2.4 脱水治疗:

    有脑水肿患儿采用20%甘露醇1~2g/kg/次,静脉注射,据病情每日2-4次。

    2.5 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

    15例均用胞二磷胆硷,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10~14日,可促进脑细胞的功能恢复和促进早醒。
, 百拇医药
    2.6 震颤者用安定, 3~5mg/次,静脉注射,根据病情每日3-4次。

    2.7 治疗结果:

    10例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正常。2例症状、体征好转,其中失语1例,肢体瘫痪1例。死亡3例。

    3 讨论

    乙型脑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特别是重型乙脑,救治尤为困难。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20-50%。我们采用冰帽、冰枕等方法给予头部持续冰敷,同时配合亚冬眠疗法及东莨菪硷治疗;使头部处于低温状态,起到降温止痉、降低脑细胞代谢、减轻脑水肿、减轻抽搐[2],使病人度过危险期。头部降温,我们观察引起寒颤较少,待体温恢复正常后12~24小时撤除。东莨菪硷还有改善脑微循环,减少脑水肿,镇静大脑皮质,兴奋呼吸中枢,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3],两药在治疗上起到协同作用,副作用上相互对抗。我们观察到高热持续时间短,症状相对轻,恢复亦较好。适当的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细胞水肿,对疾病的预后有较大裨益,同时控制好抽搐,减低细胞耗氧,对保护脑细胞有积极作用。合理应用脑细胞恢复剂,可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促进早醒。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于动肢体功能锻炼,每日3-4次,每次5~15分钟不等有抽搐的病人也应进行适当的被动锻炼;对防止肌肉萎缩及病后的功能恢复有较重要的作用。同时支持、护理、合并症防治等综合措施要积极跟上。

    【参考文献】

    [1]刘桂蕊,李世俊等.内科病诊断荟萃(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

    [2]江明胜,药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4.110

    [3]陈新谦,金有蕺新编药物学.第十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