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
编号:13100962
治骨质疏松不可单纯补钙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家庭医药》 2017年第11期
     很多人认为人到老年,腰背痛,腿脚痛是因为“缺钙”而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但骨质疏松并不单纯是因为缺钙,而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所致。因此,单靠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症是远远不够的,补钙必须与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药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脆弱、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类疾病,常常因为跌倒或轻微的碰撞甚至咳嗽而发生骨折,因而叫做“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出现再次骨折的风险很高。

    老年患者骨折后的疼痛、活动受限可加重原来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长期卧床还可诱发肺炎、血栓、褥疮、尿路结石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很有必要。

    如何治疗呢?3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选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骨质疏松一旦诊断确立,且排除其他导致骨质疏松的病因后,常常会启动三方面的治疗方案:生活方式的干预(预防跌倒、适度的运动、富钙饮食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基础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吸收药物或者促进骨形成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其中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核心。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