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编号:12864114
中耳炎:不让小毛病酿成大危害(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家庭医药》 2016年第8期
     中医:虚实治疗各不同

    中医根椐中耳炎的不同症状,分为“耳疳”、“耳脓”、“耳痹”、“风聋”、“耳胀痛”等病症范畴。中医认为,耳部的疾患是由于致病邪毒侵犯人体,使人体脏腑正常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病理变化。致病因素多见于风、热、湿邪。根椐病情的表现和时间长短分为虚证和实证而辩证治疗。有的则是根椐病邪的不同进行分型,如风邪滞窍、痰邪聚耳、气血淤滞等。

    实证 实证发病突然,一般表现为耳内闷胀,耳内疼痛,面色红赤,耳鸣,耳道分泌的脓液黄稠,听力不断下降。这多属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临床中多采用清热泄火的方法,常用龙胆泄肝汤加减。如加用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板蓝根、紫花地丁、大青叶、桑叶、黄芩、黄连等清热解毒药物,服用后效果明显。还可以用外治的方法,比如用大蒜榨汁,用少量蒸馏水混合拌匀,小心滴入耳内,每天3~4次。

    虚症 虚证病程时间长,这是因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误治而变成慢性中耳炎,使之经久不愈。虚证又分很多型:

    1.脾肾气虚型。耳部常流出清稀脓液、耳聋或听力减退,面色萎黄,全身乏力,消瘦,经常头昏眼花。治宜选用归脾汤和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山药、当归、茯神、银花、白芷、地肤子、鱼腥草、野菊花、紫花地丁等药物。

    2.阴虚火旺型。肿痛厉害,脓液较多,清稀不黏,并经久不干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