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1815539
秋季,“清补”≠“凉补”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日 《家庭医药》 2009年第10期
     燥是秋季的主气,燥胜则干。“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多发于秋分前后。临床上以出现口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为主要表现。

    现在,许多人对秋燥的防治已从被动转换成主动,如起居随时令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在饮食上可选择小麦、荞麦、黑豆、百合、银耳、高粱米、芝麻、蜂蜜、甘蔗、鸭肉、猪肺、鳖、黄鳝、山药、藕、扁豆、白菜等,同时多吃梨、苹果、香蕉、柿子等水果,这对防治秋燥十分有效。

    然而,许多人对秋季的“清补”与“凉补”问题还弄不明白,甚至认为“清补”就是“凉补”,二者是一回事儿。其实不然,他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清补,全身调理

    秋季“清补”的重点是强调补养,只不过饮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解热除燥的功用,以对抗秋天干燥的气候。尤其老年人,因为舌面上的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燥热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改变,会使食欲进一步减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