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670417
工作狂的研究述评(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4期
     摘要 工作狂是指那些在强烈的内部动机的驱动下,长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上的个体,其形成和发展可以用成瘾模型、强化理论、特质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来解释。工作狂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工作成瘾风险测验、工作狂问卷和工作狂行为量表。该领域的研究者对于人格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组织因素等工作狂前因变量及健康、人际关系等工作狂的结果变量的探讨比较深入,但在概念界定、理论整合、测量工具、取样和变量探索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工作狂,成瘾模型,特质理论,WorkBAT问卷。

    分类号 B849;C93

    1 工作狂的概念

    自1971年Oates将工作狂(workaholic)这一日常概念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主题提出之后,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关于工作狂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概括起来,这些定义主要包括两个维度:积极/消极维度和态度/行为维度。在积极/消极维度,Oates认为工作狂指的是那些因工作需要过多而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幸福、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的个体。Robinson认为工作狂是个体的一种强迫冲动障碍,通过自我强迫的需求表现出来。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工作习惯,过度沉溺于工作而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显然,这两位学者是从消极的角度来定义工作狂的。而Harpaz和Snir对工作狂做了比较中性的定义,认为工作狂是指个体实际投入和惦记工作活动的时间非常多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