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0年第3期
编号:12040021
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对教师心理安全的影响及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2.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影响教师的心理应激,破坏教师内心平衡和心理安全

    马斯洛认为[5]: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感到不被接受,感到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受到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将他人视为基本上是坏的、恶的、自私的或危险的;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悲观倾向;总倾向于不满足;紧张的感觉以及由紧张引起的疲劳、神经质、恶梦等;表现出强迫性内省倾向,病态自责,自我过敏;罪恶和羞怯感,自我谴责倾向,甚至自杀倾向;不停息地为更安全而努力,表现出各种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自私、自我中心。

    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将促使教师产生职业的悲观情绪和悔恨情绪,进而不是将教师这一职业作为富有重大意义的人生事业,而仅仅是将教师作为挣钱、养家糊口、维持生计的手段,形成“做天和尚撞天钟”的消极心理应激。看不到职业的重大意义,导致部分教师呆在教育行业不谋育人、只谋求生。内心深处同样蕴藏有作为知识分子的清高和良知,但在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攻势下,对自身的遭遇产生了极大的愤愤不平,内心的平衡被打破,常常表现出上述缺乏安全感的人表现出的消极心理应激状况,极大地破坏了教师的心理安全。
, http://www.100md.com
    3.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影响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导致教师追求畸形平衡,难以真正形成心理安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解答学生的疑惑。但在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下,部分教师可能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在工作中首先想到的不是育人,而是如何回避社会的谴责和侮辱;首先想到的是这样做工作会不会带来别人的攻击和给自己造成什么伤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应付过关,将学生的长远发展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心理安全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平稳、不受威胁和不需要戒备的心理,在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下,部分教师可能会形成畸形的心理平衡观,不愿、不敢、不会正视和解决工作中的矛盾,而采取回避问题以求敷衍过关,但这不能从根本上形成教师的心理安全。甚至导致教师更加恐慌和焦虑,心理安全不但不能加强,还将受到更大的破坏。

    同时,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将极大地动摇和破坏在岗教师的职业信念,让其对教师行业产生极为消极悲观的价值判断。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个别教师在学生面前大肆贬低教师的地位,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劝说学生不要进入教师行业,导致很多学生形成错误的教师职业价值判断,考师范当教师成为学生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无奈选择,教师队伍很难真正吸引一批优秀的后继人才,对教育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即使部分进入了教师行业也会感觉自己是被人瞧不起的,缺乏职业的自尊,这样的态势同样极大地破坏了教师的心理安全。
, 百拇医药
    总之,在如今这种扭曲社会价值取向下,将对教师的人格尊严带来极大伤害,对教师的心理安全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和破坏。

    三、改善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对教师心理安全影响的思考

    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引导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动机,唤起创造的热情,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引导,开展教师心理安全的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各级领导应该多一些“人性关怀”“情感关怀”,推行“人性化管理”。学校要努力推进民主治校,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力争实现“待遇留人、感情留心、事业留魂”的“人性化管理”。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改善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众多扭曲价值评判,客观公正地评价整个教师群体,促进教育、教师在一个良性的社会氛围下发展和创造。
, http://www.100md.com
    2.教师个体客观理性看待现实中存在的扭曲价值观,提高自身素养,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面对工作

    温家宝总理说:“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教师的劳动是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的劳动,是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师工作面临的是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其人生的发展与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有极大的关系。善待和理解社会、学校和家长对学生顺利成长的迫切期望和较高要求,积极面对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加强师德修养的学习,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一名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牢记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职业责任,规范职业行为,优化职业作风。真正做到“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努力做一名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6]。

    现行的教育法律、教育政策偏重于保护学生的权益,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尊严。在教师和学生出现矛盾冲突时,板子往往打向教师,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管其言行有多恶劣——都应当得到宽容、宽恕。类似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于是不敢管、管不了,就成了一部分教师无奈的选择[7]。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很多方面的建设都还处在探索阶段,还不够成熟,社会中也还存在一些“假、丑、恶”等现象。在各行各业都出现过违背行业道德规范或违法犯罪的行为,不要因为有一些教师违了法、犯了罪就对整个教师行业大肆宣扬、口诛笔伐,应还教师群体一个真实的形象,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放下心理上的包袱轻装前进。(稿件编号:100222004)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傅军.高中生心理安全隐患的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58~61,63.

    [2] Nietiel,Michael T. Clinical Psychology[M].Prentice-Hall,Inc,1994,5/9~11/9.

    [3]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第9页.

    [4]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5,91.

    [5] 谢小庆.洞察人生—心理测量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93~199.

    [6] 温家宝.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DB/OL].http://www.gov.cn/ldhd/2009-10/11/content_1436183.htm/

    [7] 周彪. 杨不管让人反省师道尊严的丧失[N]. 中国青年报,2008-07-15.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404700;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7002。电邮:57653907@163.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罗 平 崔建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