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7年第5期
编号:12064264
寻人启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5期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我正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昏暗的路灯笼罩着椅子,夜阴冷、寂静。我想起了家,想起了临走前留下的纸条:妈,只知道挣钱、只知道对我苛刻的妈,我走了,按你的意思去把铁炼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健壮。

    写了这些,我有一股报复的快意。

    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本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我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我向车站走去,在另一个城市里,我做过服务员,卖过报,做过建筑工人,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体味到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这个城市,“儿子,回来吧,妈不再……不再……你还太小,还……”看着这篇颇具检讨书味道的寻人启事,我开始惭愧了,可我不能就这样投降,我咬咬牙,又去了另一个城市。

    在这个城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抱着刊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了离家后我的一个习惯。

    后来,我终于在“××晚报”上找到了与自己有关的文字,“儿子,生日快乐,妈想你。”简单的祝福,使我感到失落和不安,那一夜我失眠了。

    终于下决心给母亲打了电话,我拨通了那个在心里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子未归,有事请留言。”挂上电话后我以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结束了,领了工资,我立刻赶回家,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一个陌生的面孔,原来为了筹钱找我,几天前,母亲卖掉了房子,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上多了一条启事:寻母,速归。

    (指导教师:张建华), http://www.100md.com(李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