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34
编号:13788039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 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品质的策略(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34
     针对小萱觉得父母外出打工,只带弟弟不带她,父母是不爱她的感受,帮助小萱理解父母。老师主动和小萱的父母取得联系,叮嘱父母要定期打电话回家,有空多回家陪陪小萱,让小萱知道,父母也很想带她一起出去的,只是条件有限,不得已才将她留在姑姑家中,但父母和弟弟一直都牵挂她、爱她,鼓励小萱接受现实的家庭背景并积极面对生活,努力上进。两个月后,小萱的厌学情绪明显好转。不再逃课,上课时候也会认真听讲,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成绩慢慢上来了。即使做错了,也能比较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批评。

    三、塑造留守儿童积极的行为模式

    基于积极取向的正向行为支持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要先分析学生行为问题的功能,采用正强化、消退、代币法、替代行为的积极强化等方法,使问题行为得到期望的改变,不断塑造留守儿童的正向的行为。一些留守儿童惹是生非,难于管教,他可能就是要引起注意,寻求同伴的接纳,可能是自暴自弃,也可能是想展示优越感,等等。我们要理解留守儿童每个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深层的需要,才能读懂他们的行为,为教育引导提供可能。面对行为习惯有偏差的留守儿童时,老师要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前提下,对他们耐心地进行诱发启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心换心。留守儿童普遍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较为敏感,但同时又缺乏自律能力,如一些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游戏、抖音,这不仅影响了学习,也损害了他们的身体。要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律行为,首先要让他们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其次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学习,还要有意识地使留守儿童在困难的环境中得到锻炼,通过在对自身行为的不断反省,提升自律能力。如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活动,老师与留守儿童共同讨论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