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261108
心理效应(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2期
     〔摘要〕在学校实行AB班主任不分正副、不明确分工、自行合作管理、全员德育情况下,中途接了五年级的一个全校知名“乱”班,与学生们相处两个月有余,他们的常规习惯呈现明显的良性循环趋势。这一现象得益于利用儿童发展的心理规律,应用心理学原理将日常出现的问题逐个解决,将好的行为习惯稳定化、持久化、内修化,最终形成“学生自治,教师督导”的特色班级氛围,让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教育艺术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2-0068-04

    16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家蒙旦说过:“儿童的教育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育儿犹如培植作物,生之者易,养之者难,要把他们培育成熟,需要细心的养护和辛勤的培育。儿童的教育难就难在儿童的性情多变不定,他们的希望和前途不可捉摸,而且儿童心智的发展不能强制,只能引导。”班集体作为一所学校的组成单位,班主任面临的任务是既要符合教育教学各项管理制度,又要顺应一群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要顾及群体中每个学生个性化特征,这就给班级的管理者带来的极大的压力与挑战。

    一、“乱班”的难题

    那天,正式由我接手了五年级的一个班。这是年级典型的“乱”班。听说,以前的班主任无数次被气得在办公室嚎啕大哭;听说,两个男生发疯似的扭打了起来是常事;听说,这个班级的集队从来就看不出来什么是队形。只因那几个 “乱学生”祸害了全班……现代高度文明的校园里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实属罕见。

    积累了四年的“乱”如何转变?了解情况的老师都说,这个班级的“乱”是由于一个非常现实而又无法改变的因素:班里的男生比女生多了7人,男生天性“好动”“好斗”……

    二、探寻思路

    不知何时,我们的教育者丧失了“慢”的能力。因为急于把班级管理得在整个年级“出类拔萃”,似乎已经习惯了违背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让“揠苗助长”成为教育常态。为了成就自己班级常规管理的“整齐划一”,“铁腕”“一言堂”成了管理神器。我想,四年累积的“乱”,想必之前的班主任各种“铁腕”定是层出不穷,为何总不见效?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从我这里是否该重新寻求一个切入点——“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辨识力以及“慢”下来调整班级软环境的勇气和执着。我国汉代学者董仲舒指出,人的性情“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董仲舒强调人的不同性情是由不同环境陶冶而成。

    (一)“温暖法则”——环境陶冶法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这么一则寓言:南风和北风比赛威力,比赛的项目就是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用发威的方式,行人则裹紧衣服,而南风徐徐吹动,行人因热而脱衣,最终南风获胜。南风能达目的,从心理角度看:它顺应了人内在需求,使人的行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为“温暖法则”。

    学生是鲜活的有思想的个体,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创设这样的班级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自然能促进其行为的改变。

    用“温暖法则”首先着手于预备铃响起的课前准备,这将成为我和这个班级新的相处方式。我从不赞同把生龙活虎的学生训练成机器人一般:预备铃后,常规管理严苛的班级,学生头部侧趴于桌面,且方向一致,若有人错了方向,必是遭厉声呵斥。不严苛,但预备铃响了,教室里仍似课间般“热闹”也是绝不能容忍。

    我首先“以静制动”,不带任何情绪地站在讲台前耐心等待,十几分钟过去了,教室终于恢复了平静。这四年“乱”功修炼得炉火纯青,我暗自想着。看了座次表,确定了刚才扭打成一团最后回到座位上的两个学生,我柔和地点了他俩的名字,两名学生相互对视后,极不情愿却又似乎难以抵挡过这场暴风雨,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一个低着头,手插着口袋;一个歪着脑袋,看着我,却又不敢和我有长时间的目光接触。我见状道:“我只是点了你俩的名字,并没有让你们站起来,你们却主动起立,说明你们明白了在正确的时间里做了不正确的事情,因此要表扬你们。请给他们掌声!”起初,全班都愣了神,没有人敢鼓掌,估摸着我在使用“反语”,以为这可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见此情景,我先带头鼓掌,随即有学生跟著鼓掌了,接着全班都鼓起了掌。我见源一直低着头,问其原因,源低声地咕哝着:“我刚才和玮同学打架了。”又追问其打架意味着什么? “学生不应该打架,违反校规。” 源说。此时我没吭声,直接再次带头鼓掌,学生们的掌声紧随其后。掌声结束,我说“源是主动认识到自己问题所在,主动承认且当着众人的面认错,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也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强大的内心,可是源做到了,因此我们刚才把掌声送给他了。”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对于揪打的俩学生,不批评、不斥责、不让他们写长长的反思,不把火气撒向全班,更不会在刚接班时就把家长喊来“共同教育”,而通过逐步深入引导,巧妙地完成了让他们主动认错的过程,还挖掘了他们的优点:能察觉错误、勇于认错。

    用“温暖法则”,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学生,既无强制措施,亦无立竿见影的显效。然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温和的氛围能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终生性影响,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泰戈尔说:“神的巨大权威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在狂风暴雨之中。”

    (二)积极心理暗示——环境熏陶法

    被誉为“现代催眠之父”的艾瑞克森运用催眠技术治疗了无数来访者。他催眠的魔具就是语言。神奇的语言、动作对儿童的暗示性也是极有用的。

    “乱”班的晨读、午读更是“混乱”。这里的“乱”仍集中于那几个学生身上。几天观察下来,晨读声与讲话声混杂,走近细听,才能辨出晨读内容。午读的要求是,无论何时只要进教室,就静心地坐下阅读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静心”这个词仿佛是对我们班级的一个讽刺。看着嘈杂的午读,再看那些在嘈杂声中坚持读书的学生,很心酸。只因那近十人的行为,影响了班级的整个氛围。, 百拇医药(武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