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强迫症
编号:13235487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在强迫症治疗中的可行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7期
     二、强迫症

    强迫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组以无法控制、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特点的难治性精神障碍。[6]在一般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2%~3%[7]。

    在美国,强迫症是继抑郁症、物质滥用和恐惧症后,在精神疾病中排列第4位的疾病。强迫症的临床特点为起病早,病程多迁延,个体多出现认知障碍及行为障碍。患者拥有正常的自知力,一些想法或行为会反复侵入患者的脑海或日常生活中,患者自感这些想法和行为没有任何意义,想通过意志极力克服,却无法消除,强烈的矛盾冲突使患者处于巨大的担忧和焦虑不安中,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影响。

    “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应该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全面综合地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近年来,学者们认为强迫症的病因是由自身的生物学基础、心理人格缺陷以及社会生活事件三个方面所导致。因此,目前国内临床上常用的有效治疗强迫症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虽然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能够产生一定的成效,但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状况不尽如人意,生活质量也未得到明显改善。药物停止使用后,病症易复发。因此,需要加强心理治疗的辅助作用[8]。
, http://www.100md.com
    三、从焦点解决疗法的角度看待强迫症

    (一)强迫症患者的自我建构

    强迫症患者普遍存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模式。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事件的评价经常持非好即坏的态度,要么全“好”,要么全“坏”,没有中间状态可言。“如果我不完美,就意味着我不行”“如果我有错误,我就是个失败者”“如果事情没有像我计划的那样发展,那就一定会有不好的结果。”以上都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典型表达。他们极具完美主义倾向,追求事物的尽善尽美,对自身有较高要求,自我批评和怀疑度高,内心无法容忍事件中出现“坏”的状况,一旦出现,就容易悲观地推测事件将会朝不良的方向发展,情绪变得糟糕至极,同时内心焦虑不安。此时,患者便极力克服排除这种念头,关注点完全放在事件的消极方面,完全忽视了积极方面,结果就会陷入越排斥越无法控制的不良循环中[9]。SFBT疗法着眼点在于重新建构患者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让患者结合自身的经验,采用另一种积极的建构方式,转变极端、悲观的思维模式,关注问题的积极方面,赋予事件以新的解释,打破原先只关注问题情境的消极方面的恶性循环,从而改变原先不良的關系系统,促进问题的解决。
, http://www.100md.com
    (二) 强迫症患者的认知—行为—情绪交互作用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某种想法重复出现是大多数个体会遇到的正常现象。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反复思考和反复改变也是一种适应性反应。而强迫症患者会对这种重复的想法及行为赋予错误认知和负性评价,他们认为这些想法或行为是不正常的,不该进入大脑中,于是会极力对抗,企图摆脱这种状况,但是这种不适宜的注意策略反而强化个体想法及行为的强迫性闯入,激发个体担忧、焦虑及抑郁的情绪,形成“越排斥—越重复—越焦虑—越排斥”的恶性循环。强迫症患者正是由于不合理甚至病理的认知,导致不适宜的情绪体验及行为反应,而这些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又会对认知产生反作用,认知、情绪及行为三者关系在个体的动力系统中极不协调,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构建知情意三者的良性循环。

    SFBT疗法重视行为对认知及情绪的影响,通过找到问题不发生时的“例外”,鼓励患者增加“例外”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及持续性,与具身认知所倡导的理念相类似,通过身体行为的变化,改变个体错误认知,改善负性情绪体验,使三者的关系和谐统一。
, http://www.100md.com
    四、从焦点解决疗法的角度治疗强迫症

    (一) 给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相信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潜能

    强迫症患者往往自信水平低,并且容易有消极、悲观的情绪,常存在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的非理性信念,患者内心能量严重不足。SFBT疗法核心治疗理念之一就是赋予患者能量,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相信每个人本身都拥有力量和资源来解决自己的困境。可采用正常化技术,即焦点咨询师引导来访者采用一般化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情境,将当事人认为严重的、不符合常理的,而实际却并非十分严重、符合常理的问题进行去病理化处理,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并非异类,问题并非不能改变,从而帮助来访者排解内心恐惧、焦虑的情绪,接纳现状,增加自身改变现状的勇气和信心。如,某些强迫症患者要求自己必须集中注意力,不能关注无关的事物,结果是越想集中,越不能集中;要求自己不能有任何“不道德的观念”,否则,就无法原谅自己,结果越控制不去想,反而想得越多。这就需要咨询师通过正常化技术,让当事人认识到注意力分散、不合适的观念等情境,大部分人都可能会遇到,给予患者一定的支持与理解,去除当事人病理化认知,缓解焦虑、紧张及担忧,接纳自身的现状,相信自己拥有改变现状的潜能。
, 百拇医药
    (二)例外询问

    凡事皆有例外,即不存在问题情境的时刻,或者通过自身努力,问题得以改善的时刻。同样,强迫症患者不可能时时刻刻一直处在强迫思维或行为中,总会有症状没有出现的时刻,或者当强迫症状出现时,通过自身努力症状得以缓解的时刻。只是这些“例外”常常被当事人忽略,忽略自身拥有改变的能力和资源。因此,来访者需要焦点咨询师协助,找到“例外”,焦点咨询师可通过询问“强迫症状什么时候不会出现,你当时是怎么做的?”或“你曾经做过哪些努力,强迫症状得以缓解?”等类似的问题,引导当事人认识到症状未出现或得以缓解时,自身所处的情境和所做的努力,问题解决的资源及成功经验也许就在其中。如,有些强迫症患者根据自身强迫症状出现的频率,设置闹铃来阻断出现强迫的观念和行为,使得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情绪上会有焦虑不安感。针对此种情况,咨询师需要对当事人予以肯定、鼓励及支持,营造乐观积极的气氛。针对当事人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可采取冥想或腹式深呼吸的方法来缓解焦虑情绪,促进问题困境的解决。, 百拇医药(吕豪 万爱兰 刘传建 戴翀)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