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22期
编号:13092064
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22期
     〔摘要〕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一场关于“0”的教学,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生成与构建,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去想象、去学习。

    〔关键词〕数学课;心理自由;尊重;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2-0075-02

    儿童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童心是有待挖掘的重要的教学资源[1]。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很值得我们反复体察,细细品味。不断地读,就会不断地发现童心里深不见底的一面,也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感悟。

    在教学第一节课上,我问小朋友,今天我们第一次上数学课,请大家谈一谈,你想在数学课中学一些什么知识呢?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举手,有的说学数数,有的说学计算等,学生的学习为此有了一个学习的目标。我也立下一个目标——一定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好的环境。

    入学不久,我发现班里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画画,并且画得不错。就想,这么好的资源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那天学习“0”的认识,我就当一次“懒”教师,既不做课件,也不做教具,让学生尝试自己画。

    上课了,我请小朋友们帮忙,在黑板上快速画好一只猴子。学生积极响应:“老师,我!我!”我找了一名学生,发现其他人有点失望,就请上来的学生画猴子的轮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