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7期
编号:12764849
高中“双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7期
高中“双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4.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让“双困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改变传统的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模式,增设一些服务型的岗位,诸如“班级图书管理员”“花卉管理员”等,让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双困生”也能有为班级服务的机会,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参与到班集体活动中来,从而增加更多与同学交往的机会。

    5.强化朋辈辅导的正面影响。对学生心理社团和班级心理委员等骨干学生进行心理培训,提高他们的同辈辅导的能力和技巧,并运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对“双困生”同学给予心理帮助和情感帮助。

    (二)构建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

    1.建立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评(如上表所示),对于测试出现异常的学生进行积极关注。

    2.锁定帮扶对象,建立“双困生”观察跟踪机制。由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各年级负责人与班主任开展心理排查会议,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心理测试法初步确定需要进行心理帮扶的对象,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将他们分作三类关注等级:一级关注(关注程度最高)、二级关注(关注程度一般)、三级关注(关注程度较低)。每学期每年级分别开展三次心理排查会议,分别安排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个时间段,将排查和帮助措施记入学生档案,跟踪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主动介入帮助,并上报学校管理层备案。
, 百拇医药
    3.对“双困生”的心理问题,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一级、二级关注学生由心理教师主负责,主要采用个别心理辅导和小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班主任、导师、科任教师协助辅导;三级关注学生由班主任主要负责,能够处理学生一般心理问题,导师(由全体科任老师担任,对学生开展“导心、导行、到思、导学”教育,从心理上、行为上、思想上和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每位导师带3~15个学生不等,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老师、家长、朋友等角色)、科任教师、心理教师协助辅导。

    4.通过组织参与各类活动,提高“双困生”心理健康水平。鼓励“双困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周日兴趣班,让学生在培养兴趣爱好的过程中释放压力、陶冶情操、融入不同的志同道合的群体。积极引导“双困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体验来替代说教。

    例如,通过军训、80华里远足、周末万米长跑等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在“一日打工”活动中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在“社区服务(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献爱心等)”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和乐观精神。
, 百拇医药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高中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稀少的现状,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障碍,难以为“双困生”的“心理扶贫”工作提供保障。因此,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心理研修班、心理A、B、C证培训、各类心理辅导班等渠道加强师资培养的力度,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落实全员育人的理念。

    作为高中学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双困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促进“双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佛山,528312)

    编辑/张帆, http://www.100md.com(李小燕)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