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0441
用积极语言塑造孩子健全人格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6期
     〔关键词〕积极语言;健全人格;心理暗示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观察到“人格”。比如,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

    人格不是在真空中发展的,而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植根于人与人之间各种不同的关系中。因此,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形成。而语言是良好社会关系建立的桥梁,积极的语言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一、积极语言的魅力

    人生的成败,常常会因为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话而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人有用的一句话,可能会胜过千言万语。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深受感动,甚至豁然开朗,从此,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励志大师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他9岁时,父亲把继母娶进了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明天早晨他还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