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3190082
小学朗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初探(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10期
     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我们应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出发,鼓励学生鲜明的个性表达,不拘小节,及时表扬,激发学生们的朗读热情,力求朗读形式多样化。应着眼于学生的心理视线,挖掘他们的独特体验、独特理解,轻点学生的思维,巧燃学生的情愫,妙接学生的想象。这样,朗读就成为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随着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朗读成了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又一个渠道。

    4. 优化朗读氛围,培养积极心理

    朗读的过程就是与作品的感情内涵产生共鸣的过程,它使人产生理性思考,改进处世态度,正视自己的问题,在朗读中找到答案从而化解各种忧思愁绪,保持健康乐观的心境。

    在语文教学中,我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图文并茂的看图朗读、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读、寓读于乐的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等,优化朗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和热情。

    朗读,让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视野得以拓展的同时获得快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学生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朗读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他们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机会。朗读,让学生在对美的向往和爱的追求中获得了精神升华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