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4805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点滴谈(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7期
     第三,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现象,比如突发事件增多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属于自然灾害,大家开始重视危机干预;2010年3月23日发生了福建南平市延平区的医生郑民生对小学生的砍杀事件;2010年5月12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圣水镇林场村幼儿园发生凶杀案致9名师生死亡,等等。这种校园危机、校园恐怖事件如何预防等问题凸显出来。《纲要》的修订要体现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新的应对策略。

    第四,是怎么做的问题。2002年《纲要》中关于“怎么做”这样写道:“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其中“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是很有意义的,但现在看来比较含糊不清,究竟怎样才是有条件,怎样才是无条件?在下一步的《纲要》中都需要作具体的规定。比如,学校是否要建立危机预警及干预系统,大众传媒、社会机构应该如何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这些新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内容应补充、完善到《纲要》中去。再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性需要有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构架还需要重新进行梳理。目前,突出的矛盾是中小学生广大的心理需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在上海也很突出,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多,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没有达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医学系统的心理干预资源也有限。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要转介到医院,医院是否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也是问题。学生转介到医院后,医院怎样跟学校建立连接,这个转介机制也需要解决。媒体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如何为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是只顾抢“眼球”新闻,不顾学生“心灵”成长。这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机构、社会心理服务的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打造专家队伍,加速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在《纲要》的修订里应该重点考虑。不是说培训完了就结束了,培训后还需要有继续教育和督导成长的过程,就像教师的继续教育一样,心理辅导教师的继续教育也需要形成制度。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问题也应该在下一步政策调整中重点体现出来。现在的情况是,哪个地方校长重视就投点儿钱,不重视就没有钱,哪些地方重视就拔点儿经费,不重视就没有经费,没有形成一种机制和制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政策支持、政府支持,政府在财政上应该给予经费保障。上海市即将出台的《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规定,搭建危机干预快速通道;推动建立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积极搭建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危机干预快速通道。此外,还特别强调从政府的政策、财政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哪些专家参与《纲要》的修订,思路要打开。首先,要有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因为他们最了解现状;此外,还应有方方面面的专家,如社会学专家,教育学专家,从事教育政策研究的专家,法律专家、少年犯管教专家、特殊教育专家等。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孩子,包括工读学校的孩子、智障的孩子等处于边缘地区或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心理服务。专家队伍中,还应包括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官员。因为《纲要》是政府指导的纲领性文件,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官员、专家队伍、一线的校长和教师,可以代表方方面面的意见,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和整合。

    记者:您刚才提到要关注弱势群体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您认为“我国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与教育研究”课题应该重点研究哪些内容?

    吴增强:关于流动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健康调查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多次提到要关注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存状况、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规划不但要从政策导向的角度来思考,还应该从法律的角度来进行。《纲要》修订中还应从法制角度上进行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孩子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受保护的权利、参与的权利,让孩子们活得有尊严等,实际上就是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从立法的角度,《纲要》中要作一些指导,修订中可以请一些法律专家参与。

    记者:请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提一些期望。

    吴增强:贵刊从创办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年,专业性越来越强。我看到,杂志栏目有专访类、学术研究类、咨询辅导类、活动设计类、一线教师经验总结类,还有国外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的介绍,以及国内各地动态的介绍,应该说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对广大教师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我希望,贵刊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继续走贴近读者的路子,进一步提高可读性和针对性。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稿件编号:100617005)

    编辑/于 洪 终校/舒 娟 (陈 虹 吴九君 李益倩)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