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4年第5期
编号:12660228
创伤事件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在创伤救治中的效果评价(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逐渐加快的城市化建设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使得创伤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建立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及地区状况的急诊急救体系,规范院前创伤救治流程和措施是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的关键[1]。本研究通过对拨打“120”院前应用初级创伤救治患者(救护组)与自行来院应用初级创伤救治患者(自救组)两种方法的临床比较,探讨院前应用初级创伤救治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前瞻性连续性登记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创伤患者176例,其中院前按香港简易检伤分类法分为:红色(PHI 6分以上)32例,黄色(PHI 4~5分)130例,绿色(PHI 0~3分)14例。

    1.2 研究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2.1 方法 自2012年3月开始,正式对到院的创伤患者进行前瞻性连续性病例登记。将收入院的创伤患者分为两组,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救护组,自行来院的自救组。登记内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联系方式等);②就诊情况(如致伤原因、急救半径、急救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措施等);③院前检伤分类及院前指数(PHI)得分;④在急诊停留时间;⑤到达急诊诊断及治疗情况;⑥住院情况,包括入院科室、创伤疾病名称、住院费用等。评价指标包括:①自救反应时间、在急诊停留时间;②短期预后评价(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和平均住院费用)。

    1.2.2 救治方案 (1)院前出诊准备:接到“120”中心指令,简要了解患者病情,携带必要的仪器设备,5 min内出诊。

    (2)现场救护措施及转运:检伤分类按香港的简易检伤分类法将患者分为红色、黄色、绿色、黑色(总时间不超过30 s);初级创伤救治包括气道管理(吸氧、提下颏或托下颌、清除口腔异物或分泌物、放置口咽通气道、吸痰、面罩给氧、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或切开、使用颈托),呼吸管理(张力性气胸和血胸的引流减压、关闭开放性胸外伤、人工辅助通气),循环管理(止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神经损伤程度评估(A、V、P、U),全身检查(评估总时间为2~5 min);途中转运包括救护车内实施抢救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书写院前创伤病历,同时进一步向家属及陪护人员了解病情,电话与医院联络做好接诊、会诊准备。
, 百拇医药
    (3)院内救治:开通院内绿色通道,根据病情进行检查及治疗,包括输液、输血及手术治疗。

    1.3 评价指标

    1.3.1 时间参数 (1)患者及家属急救反应时间:①指从患者受伤到 “120”到达,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开始救治的时间;②指从患者受伤到被家属或路人送到医院,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开始救治的时间。(2)急诊停留时间:指从患者到达急诊科至收入各科室的时间。

    1.3.2 预后评价指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 (1)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2)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4)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 (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5)死亡:死亡。

    1.3.3 平均住院费用 指患者从入院开始到出院时的所有费用。
, 百拇医药
    1.3.4 创伤院前评估方法 (1)模糊定性法 (香港简易检伤分类法):①第一优先(红色);②第二优先(黄色);③第三优先(绿色);④第四优先(黑色)。(2)定量评分法(院前指数法):PHI评分0~3分为轻伤,评分4~5分为中度伤,评分6分以上为重伤[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在基线资料方面,创伤事件患者176例,救护组88例,自救组88例,男性122例,女性54例,其中救护组男性患者占65.91%,自救组男性患者占72.73%;救护组年龄(36.72±17.90)岁,自救组年龄(40.51±18.00)岁;在致伤原因方面,救护组中车祸、高空坠落伤、殴斗伤、刀刺(砍)伤、其他外伤,分别为58、7、7、6、10例;自救组中车祸、高空坠落伤、殴斗伤、刀刺(砍)伤、其他外伤,分别为68、5、6、4、5例。由此可见,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致伤原因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2.2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参数及短期预后比较

    患者从受伤到住院的急救时间包括两大部分:患者及家属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两组红色、黄色患者患者及家属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均为救护组较自救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和表2;同时,两组红色患者短期预后均为救护组较自救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绿色患者短期预后救护组与自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初级创伤救治是国际创伤救治委员会于2004年开始推行的一整套创伤管理常规措施,是当今世界各个医疗机构普遍推行的救治措施[4-5],而传统的创伤急救仅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6],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疗救治的需要。

    目前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7]。包头市自2004年开设“120”急救医疗以来,每年救治患者数约1万人次左右,而且逐年上升。包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霍小东等[8]统计的包头市2008年至2011年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创伤占所有疾病的30.47%,居第一位。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包头市是第一家开设“120”急救中心的医院(1998年成立了包头市第一急救中心),每年急救的创伤患者也占全部出车患者的31%~33%。, http://www.100md.com(唐存亮 王子超 刘永安 吴迪 吉鸿利 郝毅 李延红 张文祥)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