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362188
论中国医疗健身气功名词的规范化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3年第1期
     【关键词】 医疗气功;健身气功;养生气功;名词规范化

    中国传统医疗气功、健身气功、养生气功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仅就医疗、养生、健身气功一词的演变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历史故事。在20世纪80年代,为国家师资班讲课时,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气功一词的由来及其演变》的短文。其目的也是想抛砖引玉,探讨气功名词的概念、内涵等问题,早日实现医疗、健身气功语言的规范化,促使医疗、健身气功科学地向前发展。

    但是,现时名词重复的比较多,近十几年来杜撰的气功名词也不少,极为混杂。由于名词问题直接影响了医疗养生、健身气功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医疗气功、健身气功的名词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这项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老一代领导人谢觉哉、李德全、钱信忠、徐运北、李德、段慧轩、程玉林、李月农等参与了讨论。一些老医疗气功专家、气功养生专家刘贵珍、黄月庭、王锦溥、王树彬、胡耀真、胡同增、蒋维乔以及周潜川等,对气功的名词,曾进行了讨论、写文章争鸣。在1953年,并没有确定使用气功疗法名词,到了1955年12月才确定了“气功疗法”这个名词。1955年12月,卫生部颁发奖状,奖励“气功疗法”。1957年,刘贵珍著《气功疗法实践》出版,气功疗法推广到全国并走向世界。所以说,“气功疗法”名词是由政府认定的。
, 百拇医药
    此时的气功一词,与呼吸运动、与医疗、与健身养生紧密相关。应该说气功一词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内涵,也是由于气功疗法的疗效所赋予的。但是,后来被人利用了。为什么现在要再次提出对健身气功、医疗气功的名词进行谨慎的学术论证和规范呢?这个问题是时代的需要,是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虽然这项工作极为复杂而艰难。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气功疗法已经开始在一些地方的医疗单位应用于临床。同时,对是否要用气功这个名词,曾多次进行小范围学术讨论。那时也考虑到过去的宗教也利用过气功,有人提出最好不用气功之词,搞不好与宗教分不清,会有麻烦。与练武的气功也分不清,给推广气功疗法会带来不利影响。当时,也有人提出,气功源于古代吐纳术、导引按跷术、内丹术等,与宗教无何关系,而且练功的方法、操作内容与吐纳、导引、内丹术相同,可以用“导引按跷”、“吐纳”、“内丹术”等。如果用吐纳、导引、内丹这几个名词,推广起来也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虽然辞海、词源、字典里,查不到气功这个词,但是,中国老百姓都知道气功一词是和练呼吸运动有关(当时向国外介绍气功疗法时,都翻译成“呼吸运动”,容易为外国友人理解),所以认为叫气功疗法好,容易推广。在刘贵珍著《气功疗法实践》出书之前,也曾想用“医疗保健法”这个名词。
, 百拇医药
    在讨论中,一位高级领导人说了一句话:“气功就是一个方法、一个拐棍,它本身没有阶级性,谁用都可以。就同枪杆子一样,拿在谁手里就为谁服务。关键问题在于解释气功的理论是什么。”在那时,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启示,也指出了医疗健身气功发展方向。

    医疗气功的指导理论究竟要走那条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我院和全国展开了长时期的讨论。在那时,我院也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医疗气功是中医的治疗方法,当然,它的指导理论应该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医疗气功必须走完全西化道路,应以巴甫洛夫学说为指导理论(条件反射,正、负诱导学说)。当然,在那个年代向苏联一面倒,巴氏学说在中国盛行一时。但是巴氏学说只能解释练功中的一部分现象,不能解释所有现象。

    最后,又不得不回到用中医基础理论去解释练功的各种反应、疗效、偏差等机理。但是,我们也发现,用中医理论解释医疗气功现象、机理,同样存在着不足。所以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又走向了中西医结合之路。那时用的是西医的病历、西医的病名,再附上气功专用的练功处方、病程日志、练功反应等观察纪录,作为补充。
, 百拇医药
    所以,医疗气功的名词,也与指导理论有关。有原来的中医名词,有古代内丹术的名词,也有现代医学的名词如:气功疗法、呼吸运动、医疗体育、气功疗程、气功疗效、气功临床综合症、练功综合症、练功精神障碍、练功诱发精神病、三调、四调、五调、调膳;导引、按跷、静坐、真气运行、走火入魔、泄丹、药膳、调息、练功出偏、练功偏差…。其中也掺杂一些儒、释、道、武术名词,如:静坐、筑基、守窍、气沉丹田、周天、执着、走火、泄丹、入魔、入幻、出阳神、五通等等。

    在气功分类问题上,由于名词不统一,定义又混乱,致使气功新的门派林立,此乃气功界混乱的又一个原因,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如:医家气功、道家气功、佛家气功、儒家气功、民间气功、武家气功,健身气功、表演气功、体育气功、书法气功、音乐气功、垂钓气功…干脆有的就叫“宗教气功”,又如:周天功这一个名词,古代就没有统一过,给后代人的继承、学习,增加了很多的麻烦。

    不妨拿周天功一词为例。我们初步摘录一下,历代流传下来的周天功名称就有三十来个,如:周天功、返还功、炼丹、内丹术、内功、内丹功、筑基功、小周天、大周天、子午周天、卯酉周天、取坎填离、任督交流、水火既济、河车运转、地仙剑侠修炼法、六字诀、女丹功、坤道功、玉液炼丹、神仙功、童子功、真气运行……如果我们医疗气功界,各吹个的号,各唱个的调,试想我们的气功科研能否进行下去?同行认可吗?国家认可吗?我们在进行周天功临床实验时,在功法名称上讨论了几次,最后确定用“周天功”这个名词。在学术上可以百家争鸣,而在科学规范问题上,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才能进行交流,有利提高。
, http://www.100md.com
    在研究医疗气功名词统一的同时,对每一个名词的含义(定义、概念、内容)也要确定下来,有的名词可以留下作为历史研究参考,有的名词可以废除不用,特别是有迷信、封建和不健康味道的以及所谓的“气功大师”杜撰的怪诞词汇,必须请除。

    比如周天功,这个名词可以概括内丹术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它的来源、历史演变、流派与分支、操作步骤、应用方法、锻炼目的、实用对象(适应症)、注意事项、问题处理等。在研讨中会把周天功的其他20多个名词,也同时得到理顺。比如,返还功可以留作副题,大、小周天是锻炼中的不同步骤、不同层次。而取坎填离、水火即济、任督交流、子午周天、卯酉周天等,又是练功过程、练功的不同时间和不同层次,也就是练功中不同层次的不同体验。

    真气运行,实则是任督交流,也是周天功的初级功法(小周天)的一个过程。它是以练功过程和自身体验命名的,符合中医理论,这个词比较符合中医科学。但是,如果几个月、几年都练真气运行,也会出偏差,个别的可能出现“气”乱串等症状。当然说到这里,也牵扯到中医名词的规范化问题,在此不赘言。
, 百拇医药
    阳光三现、出阳神、五通、六通等不宜提倡,因为这些词有的是练功中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由于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限制,他们解释不了这些现象,就用“神”来解释,带有迷信色彩,但可以由科研工作者去研究,澄清是非。而小搬运、大搬运无论是真是假,都与医疗健身无关,不是我们研究的范畴。

    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在气功医疗、气功健身、气功教学、气功科研、气功宣传等工作中,必须与宗教组织、宗教修持法、宗教理论,分清、分开。医疗气功在受到的挫折中,应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十几年前,一篇题为《巨赞大师谈气功——怀念巨赞大师圆寂五周年》的文章,介绍采访中国佛学会副会长巨赞大师谈话内容。在谈话中,巨赞大师说:“我们不承认佛教里有气功,只能说佛教的修持方法中,有的‘类似气功’,但不是气功。佛教的修持很复杂,气功就比较简单。气功与佛学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就像医学会不研究佛学、不磕头、不念经、不烧香一样。我们修持是为了死后不下地狱,或者下一辈子再托成人或者得道成佛,这是唯心的。你们是研究治病救人的科学,是医学科学,是唯物的。否则我们两家都会混乱,因为我们各自的目的不同。”

    后来,有位医生写了一篇《从佛教没有气功谈起》的文章,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气功是佛教里固有的方法。这个问题以后在学术上可以继续百家争鸣,如果在学术上理清了各自定义、概念、范围、目的,邪教就无孔可入了。

    要使医疗气功健康、科学、规范的发展下去,必须进行健身气功、医疗气功名词的规范化讨论,这项工作上海气功科学研究所已经先走了一步,2000年编写出版了一本《简明气功辞典》,为下一步医疗气功名词的规范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http://www.100md.com(张天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