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3年第8期
编号:11052827
中国佛家气功科学谈(续)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日 《现代养生》 2003年第8期
     佛家气功流派介绍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之后,于大唐盛世逐渐与老庄、孔孟思想 三合为一。所谓:“道冠儒履佛袈裟,三家原本是一家”,就是这一时期三教相互会通的真 实写照。自此佛家“定学”等理论也就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了。在唐代,已形成了六种较为盛行的修习理论和方法:它们是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唯识宗、密宗与律宗。特别是前四宗多为中华各界人士所接纳,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上到帝王将相,中至文人骚客,下及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可以这样说,佛学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不能尽阅,又因篇幅有限,所以本文仅就与医学气功有关的文献作 一介绍。

    一、禅宗的修习方式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何谓佛?《达摩血脉论》有云:“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由此可见,“佛”者非神,亦非身外之物,且人人皆有之。这是在中国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佛”之真谛者。中国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法师,其所言传的《六祖坛经》,当为吾等后学剖析之首篇。对于一个禅修练功者的要求,不在于个人的文化素养的厚薄、社会层次的高低,其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一个不可动摇的练功信念。换句话说,即练功 的自信心与意志力必须是坚定不移的,只有在这先决条件下,才有可能接受禅定理论,学习禅定方法。

    禅修的具体步骤:《坛经》如是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此处的前一“度”字是指练功者对于禅修的方式尚处于无知的时候,必须在导师的引领下用心修习,去除邪念,常持正念,犹如北宗祖师神秀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其后一“度”字是指练功者已

    知该怎样面对处理修习中的种种善恶境象,唯独不可或缺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在理性的意念中,放下一切,恬淡安然,最终可能达到慧能法师的:“菩提本无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