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新医学》 > 2010年第1期
编号:12048987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实用新医学》 2010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 R54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561-5464( 2010)-05-0426-03

    【摘要】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房颤)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且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 加,也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所致的脑卒中具有较高患病率、致残 率和死亡率,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预防心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近年来,有 关房颤合并脑卒中防治的研究已有很大进步。

    【关键词】 心房颤动;脑卒中;发病机制;预防

    1 房颤的流行病学特点

    房颤在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0.4%[1],60岁以上人群大约4%的曾发生过房颤。房颤 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健康人群的5倍,约有25%的老年 脑卒中病人合并有房颤[2]。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3] ,同样需要 抗凝治疗。我国的一项大规模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4], 住院房 颤患者的脑卒中患病率分别17.5%,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与Framingham研究的结 果相似。故房颤合并脑卒中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2 房颤合并脑卒中发病机制

    按照19世纪Virchow血栓形成的理论,有3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有关:①血管因素;②血液理化 性质改变;③血流的改变。Virchow 的理论同样适合于房颤的病人: 心房结构改变(左心房 和左心耳内皮结构、功能异常), 心房收缩异常导致血流淤滞, 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生物标 志物异常,都与房颤血栓形成有关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