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5年第6期
编号:12878695
第六单元学写游记(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日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5年第6期
     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 张璇

    【写作导引】

    曾有人用这样一副对联概括国内外的区别,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冷清,国内是好脏好乱好热闹。但事实上,翻开中国地图,祖国的壮丽山河遍布大江南北,先贤古迹更是俯仰皆是。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自然美景逐渐作为一种题材大量地进入文学作品,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到谢灵运的《归途赋》,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到郦道元的《水经注》,游记文学就已经悄然形成。唐宋时期伴随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盛行,韩愈、白居易、柳宗元等一大批文人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游记作品,明代的徐霞客游记被评为“古今游记第一”,清代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和以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文人亦是佳作迭出,风格多样。山水不仅是中国文人逃避官场的心灵栖息地,更是古今贤者自觉审美的灵感维纳斯。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游记作为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或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或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或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取材范围广,语言灵活多样。

    纵观我国古代游记文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景趣、情趣和理趣。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写“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清晨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即将消散的薄雾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