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31
编号:13740253
跟课文学作文(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31
     【原题回放】

    请以你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作文指导】

    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名人的世界里,“江山代有才人出”,历朝历代,名人层出不穷,群星闪耀。我们的言行举止受其影响,我们的思想品质受其熏染。正因为如此,名人也是我们笔下“鲜活”的身边人。我们要用笔墨用心灵去描写去讴歌他们。课文就是我们写作的范文,我们应从中获取写法,汲取营养,提高写作水平。

    一、精于剪裁

    受时空的限制,我们对某一名人的了解可能来源于书籍,或来源于老师,或来源于网络,也有可能来源于实地考查。不管知道多少掌握多少,对于这些材料的使用,要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详有略。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把“吕蒙就学”这个过程略去不写,而写鲁肃与吕蒙论议,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学有所获,突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 http://www.100md.com
    同样,《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一文中,闻先生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做了多少笔记,写了多少杂论,也没有写他研究唐诗时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突出了闻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救民,从而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体现了闻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这样取舍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面对搜集来的名人资料、生平事迹、学习经历、革命历程、情感生活、品质精神等,一定要记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二、巧于结构

    1.片段组合。一篇文章的常规结构我们比较熟悉,主要包括题目、开头、结尾、正文的顺序安排以及过渡等。但一位名人一生中经历的“风雨”太多,我们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处处俱细。因而从名人的历程中采撷几个典型性强的事例进行片段组合,构建成文章的主体部分,这样做不但笔墨经济,还便于培养学生整合资料精心安排的能力。《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就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特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不过这种结构要注意片段之间的联系,要么补充说明,要么拓展延伸,要么并列,要么递进,切不可一盘散沙,要“选”沙成塔,即要有整体意识。
, 百拇医药
    2.过渡衔接。过渡就是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一文作者是采用“过渡衔接”的方法,把上半部分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和下半部分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紧密地衔接起来,使行文自然,浑然一体。这种结构简洁明了,易于掌握。如写鲁迅,就从文学家过渡到革命家或思想家;写徐悲鸿,就从画家过渡到爱国者;写贝多芬,就从音乐家过渡到生活的强者或快乐的缔造者。

    三、美于表达

    1.用词之美。福楼拜曾对学生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

    例如:“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这句中“迸发”一词用的准确而生动,两块石头撞击在一起发出了火花,这火花就是从石头里由内向外突然发出的。莫泊桑就找到并运用了这个动词,十分传神。
, 百拇医药
    还有“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说闻一多先生正在钻研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钻研”一词,而精心地找到并使用了“钻探”。这是个比喻,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研究的深入和执著。同时,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形象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发自肺腑的热情赞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句式之美。整齐排列句式,往往能造成一股气势,好念易诵,使人印象深刻。《邓稼先》一文中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强占”了,却要冠以“租借”之名,贴上文明的标签。按顺序排列这些耻辱,令人愤慨,令人警醒,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一文的开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样起笔,直接点题,开门见山,不绕弯子,言简意明,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对说和做的态度,从而表现他作为学者言行的风格。这一课还有“动人心”与“鼓壮志”,“气冲斗牛”与“声震天地”。
, 百拇医药
    再如《福楼拜的星期天》中“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又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这一个整齐的句子对福楼拜言行举止的描写贴切生动,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风格。

    错落有致。这主要是说长句与短句要交错使用,形成一种错落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两者相结合使用,就错落有致了——文气活跃,抒情味浓,感染力强。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邓稼先》)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是交错使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第四段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等就是短句,而“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就是长句。这些长短句结合使用,再现了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也把闻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的态度表现出来了。

    不管运用什么样的句式,都要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

    另外,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还起到“点题、点睛”等作用。这也是一种“美”,表达方式之美。

    当然对闻一多、贝多芬、左拉、福楼拜等人的肖像描写采用形神兼备的方法,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感其神。可见,表达是思想的“外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因此要让作文穿上我们精心缝制的外衣,光彩照人,行走深远。, http://www.100md.com(蔡秋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