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570857
老年人疝气不宜“久拖不治”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造口旁疝、食道裂孔疝、脐疝、切口疝,特别是“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很多老年人认为疝气不痛不痒没啥大碍。而且有许多患者白天摸到包块,平卧时包块就消失了,认为不需要治疗。但是一旦出现了疝气嵌顿,肠子等卡在疝环处难以回复,就比较危险了。此时,肿物可突然增大,伴有呕吐、疼痛、腹胀等一系列肠梗阻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疝环勒紧肠管影响血液循环,则容易发生肠管坏死。如继发感染,还会因毒素吸收而出现毒血症,这些都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疝,难自愈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是腹腔内脏器(如小肠、大网膜)经过下腹部腹股沟薄弱区或/和缺损向体表突出的“可复性”肿块。腹股沟疝分为直疝和斜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达1.2%。患者平时可有坠胀隐痛不适,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嵌顿”引起肠梗阻或肠坏死。疝不会自愈,手术是唯一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早做手术早受益。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男性腹壁肌肉、腱膜退变,强度减低,加上男性特有的生长发育过程(精索从腹腔穿出进入阴囊,导致下腹壁潜在间隙或缺损),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而患疝气。部分老年人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习惯性便秘、肝腹水、肥胖等疾病,更易促使腹内脏器(如小肠)向腹壁薄弱的区域移位突出,特别是在咳嗽、走路、活动时明显,而平卧或睡觉休息时腹压降低,下腹部腹股沟区肿块随即消失。腹股沟区疝的肿块早中期多可回纳“消失”,是疝的特征性表现,但肿块大时尚可进入阴囊,难以回复消失。

    给腹壁打个“补丁”

    上世纪末,欧美国家逐渐开展和推广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原理是用高分子合成材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