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715567
心跳不宁,防治4原则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家庭用药》 2013年第10期
     所谓“心悸”,指的是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心悸作为一种自觉症状,可出现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机体对自身发出的警示信号。一般来讲,一些常见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非心脏本身原因引起的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出现心悸。

    体虚劳倦

    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微物质,来源于先天,受后天的滋补。五脏六腑皆有其气,心脏之气,曰心气,气具有向上、运动的特点,故在阴阳中属阳。心气心阳是心脏赖以维持其生理功能,鼓动血液循行的动力,心气受损,鼓动无力,则出现心悸。素体虚弱、久病、劳累,皆可损伤到心气。

    防治原则:当补当养

    可尝试补益心气的中草药,避免进行超出心脏负荷的体力劳动。常用中草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白术、炙甘草。畏寒者可用附子、煅龙骨、桂枝。潮热者可加用煅龙骨、浮小麦、山萸肉。

    七情所伤

    心主神明,情志之伤,往往会影响到心气的正常运行,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则气逆、恐则气下,因此,惊吓、忧思、大怒、大恐,皆可导致心悸。

    防治原则:调节情志

    良好的生活习惯,舒畅的情绪状态,是防治该类心悸的良策,而药物也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易惊者可用远志、石菖蒲、茯神、磁石安神定志;忧思者当选柴胡、薄荷、郁金疏解郁愁。

    感受外邪

    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人体,影响到心气心血的正常运行,可出现早搏,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性心脏病等。另外,对于本身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感受外邪常可加重心脏疾病,出现心悸等症状。因受寒冷刺激而发病者,大多属于缺血性心血管疾患,常伴有心胸憋闷、疼痛等,外受寒凉导致发热后出现者,又多与心肌炎症、心功能不全等有关。

    防治原则:避邪驱邪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强身健体是最好的预防保健方法,对于素体虚弱的患者,尽量避免受凉,忽冷忽热等。中药可用黄芪、白术、防风等补充正气,抵抗外邪。

    药食不当

    饱餐加重心脏负担,可诱发心悸。浓茶、浓咖啡、大量吸烟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出现心悸。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亦可引起心悸。

    防治原则:停药忌口

    由于上述原因出现的心悸,调节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即可。如因药物原因出现心悸,需及时向临床医师反映,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使用。

    总而言之,“心悸”作为一种症状,可由多种原因诱发,明确病因,对症调理是必须的。早睡早起,适当锻炼,避免刺激食物,保持愉悦的情绪,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一些较早期或症状较轻的“心悸”常可不药而愈。

    (符德玉主任医师每周三上午在上海市甘河路110号有专家门诊;每周一下午在青海路44号有特需门诊), 百拇医药(姚磊 符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