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31692
小小“烂耳朵”治疗有讲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家庭用药》 2007年第4期
     民间俗称“烂耳朵”的,在医学术语中即为耳溢,又叫耳漏,指的是有液体从耳朵眼里流出来,或积存在外耳道内的一种病理现象。溢液可分为脂性、血性、脓性和水性。

    ●脂性溢液 呈黄色或棕褐色油脂状,并非炎症产物,系外耳道皮肤耵聍腺过度分泌所致,不是病态,不需治疗。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常伴随腋臭共同表现,还有遗传特性。

    ●血性溢液 多为中耳炎并有息肉或肉芽生长时表现,而中耳恶性肿瘤晚期多有耳血脓分泌物,这点必须予以重视。

    ●水样或脓样溢液 “烂耳朵”一般是指耳溢液为水样或脓样,常见于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治疗上当以局部用药为主,必要时需得手术治疗。

    在治疗“烂耳朵”方面存在许多误区,轻则贻误有利的治疗时机,重则可能导致耳聋、眩晕或面瘫等严重并发症。为此,有必要告知以下几点:

    双氧水洗耳,用法有讲究 治疗“烂耳朵”的处方中常有3%双氧水,用法注明为洗耳,但如何洗呢?

    双氧水洗耳的正确方法:先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脓液,侧头位使患耳向上,滴入3~4滴双氧水,此时即有泡沫不时溢出,并随之将中耳和外耳道内的脓液驱赶出来,此时可侧耳将液体倒出,用干棉签拭净。如此反复数次,直到滴入双氧水后不见泡沫泛出才告完成洗耳过程。接着再滴各种抗生素滴耳剂,才能保证抗生素进入病变部位,更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双氧水只应在中耳腔及外耳道深处积有多量黏稠脓液时使用。在脓液减少,耳朵快干的时候用将不利于干耳的过程。

    多种滴耳剂,选用要合理 急性中耳炎鼓膜尚未穿孔时,可用1%~2%酚甘油以消炎、止痛。一旦鼓膜穿孔出现耳溢时就不能再用酚甘油滴耳。酚即苯酚,又名石炭酸,是有消炎作用,但在高浓度时有腐蚀性,让它进入中耳会刺激黏膜,不仅有剧痛,还会加重炎性渗出,真是“火上浇油”,怎么受得了!

    滴耳剂是治疗“烂耳朵”的重要手段,种类很多,从剂型上分有油剂、水剂、酊剂和粉剂等。

    油剂多用于急性中耳炎,因为它“赖皮”,进入中耳后不易被赶出,使抗生素能留存更久,作用时间更长久。

    酊剂宜用于脓已减少时,因为酒精易挥发,同时带走水分,这就有利于干耳。

    粉剂只能用于似干非干的时候,在多量脓液时使用,就有点“捣浆糊”的味道,过量的药粉遇水就成粉团,一旦堵住耳孔,阻碍脓液的引流,病变遂向颅内发展,可酿成脑膜炎或脑脓肿,后果不堪设想。

    急性中耳炎尽早用抗生素 急性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生各类并发症,为此,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是十分必要的,一旦感染控制,炎症好转后尚须继续用药数日,以求根治效果。由于引起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球菌,常用抗生素为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或复方新诺明等,如鼓膜穿孔,外耳道有脓液流出,则可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再选敏感抗生素,如此有的效果,则疗效就更佳。

    偏方害死人,耳聋面瘫愁 在落后的山区和农村,常有游医用砒霜配制偏方治“烂耳朵”,结果造成外耳、中耳和内耳腐蚀性损伤,其后果极为严重,不仅耳内结构彻底遭毁,出现全聋和眩晕,还殃及邻近的面神经,导致终身歪嘴巴。此类腐蚀性损伤的药物还包括轻粉(氯化亚汞)、过锰酸钾和农药乐果等。

    手术有指征,取舍要慎重 为了区区“烂耳朵”,值得大动干戈去开刀吗?中耳炎开刀能彻底根治,永不流脓吗?不同心态的病人,会提出众多与手术有关的问题。耳科医生对此有非常明确的适应证,凡是通过检查明确为胆脂瘤性或骨疡性中耳炎,原则上应及早手术。此外,在“烂耳朵”的基础上已经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如眩晕、面瘫、感音性耳聋等,也不宜继续保守治疗。中耳炎的手术目的其一是清除病灶,以达到停止流脓;其二是通过鼓膜修补或听骨链重建,以提高听功能。对于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有时需要当机立断,有时需要慎重考虑。对于需要手术的,如果有顾虑而不愿开刀,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误认为手术治疗干脆,一了百了,其实不然,原本可能保守治疗得以干耳的挨了一刀,手术结果听力多不能提高,有的甚至反而下降,后遗的巨大乳突腔,术后还会有流脓和积痂等麻烦事,那就后悔莫及了。

    (江德胜教授每周一下午有特需门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