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家健康》 > 2014年第4期
编号:12664203
茶酒争高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大家健康 2014年第4期
     《茶酒论》中说茶的重要性时,写道:“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取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饮之语话,能去昏沉”;“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人,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所以,称茶为“素紫天子”,说它是“玉酒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对酒,则认为“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甚至可以“为酒丧其身”。

    中国人虽然爱酒也爱茶,但在文化上,茶的位置总要比酒高几分。

    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是由于文人的渲染,而且有着深刻的民族背景。中国人与西方人性格不同,西方人率直,脾气暴烈,好走极端,性格如火,如酒;中国人含蓄、沉静、耐力强,务实而不好幻想,如茶。

    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常以天下为己任,要求自己有很深的修养和高洁的情操,要经常清醒地看世界,也清醒地看自己,反对狂暴和感情滥泄。

    茶的品质,符合中华民族的个性。

    因此,作为中华儿女杰出的代表——中国文化阶层,便对茶有特殊的感情。

    综观茶与酒在文人中的地位,有一个从酒领诗阵,到茶酒并重,再到茶占鳌头的过程。当代世界纷乱不宁,茶的平和、友好、协调、含蓄、深情,使人们更想起它的好处。

    酒给予人们的刺激,是使人亢奋,令人激动,使人吐所欲吐,怒所欲怒,借酒浇愁,使酒骂座,激发人对现实以外事物的向往,并能给人以幻觉,把自己带入神奇的世界中。

    茶也能给人以刺激,使人兴奋。和酒不同的是,人们对它是乐而不乱,嗜而敬之,能使人在冷静中对现实产生反思,在沉思中产生联想,能够在联想中把自己带到生活的彼岸。

    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爱茶诗人描述的这种饮茶感受,为后人引为典故。

    俗语说:酒醉误事且伤身,茶浓醒神又延寿。

    话说唐伯虎新婚,随妻去岳母家,醉酒卧床,适逢小姨走过,见其被子一半拖于床下,上前为姐夫盖被。醉中之唐伯虎,以为妻子来了,伸手拉她。小姨手一缩,竟抓住她衣角。小姨一挣,气愤而走。唐伯虎一翻身,鼾声大作。

    小姨走到门口,回头看看酣睡中之姐夫,提笔在墙上题诗:“好心来扶被,不该拉我衣。我道是君子,原来是赖皮。可气,可气。”

    唐伯虎醒来见诗,依稀忆起适才主事,羞得无地自容,也在旁写诗一首:“酒醉烂如泥,不分东和西。我道房中妻,原来是小姨。失礼,失礼。”

    唐伯虎走后,岳母见诗,知有误会,在后添诗一首:“女婿拉妻衣,不防拉小姨。怪我多劝酒,使他眼迷离。莫疑,莫疑。”, http://www.100md.com(杨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