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8年第23期
编号:11718267
血液病临床教学的几点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3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3-3635-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医学生掌握血液病的诊疗知识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课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我们血液科临床带教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我科在多年临床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对血液科临床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1 临床工作中辨证思维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好医生,要有正确的思维和良好的工作技巧,才能有效认识、掌握和治疗疾病。在临床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思想,在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相应调整临床教学内容,增加诊断思维系列讲座、循证医学选修课等新的教学内容[1]。一定要重视用系统化整体观综合分析,对于给予病人的处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不能只是观察记录,应养成独立思考与分析的习惯。重视思维方法,就是指从联系、发展、比较的角度看待诊断及治疗中的各种现象。学生经常是从具体病情出发,不从多维和发展的角度考虑[2]。例如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什么药的疗效最好,认识不到应该从再障发生、发展和复发的规律出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复发。辩证思维对当代临床医学的意义在于,使我们将仪器设备检查结果与临床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探索、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辨明疾病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各种现象的相互转化,为适应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一个科学的思维框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