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8年第22期
编号:11702295
外周血干细胞及其动员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2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2-3409-03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成人骨髓是血细胞再生的场所,也是形成血管的内皮祖细胞,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等[1],是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储存场所。早期的研究显示,化疗康复的患者外周血中造血祖细胞增加,因此认识到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可从骨髓诱导出来,称之为“干细胞动员”,这些被动员的细胞可以聚集,也可以再返回骨髓行使其造血功能。诱导入血的造血细胞可用于移植。新的干细胞的诱导分离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造血干细胞的定量、定性研究及其潜在的作用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

    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外周血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多种因子均可通过不同的作用诱导外周血干细胞移出,提示在这条导致干细胞移出的通路上具有多种调节机制。多种因子的协同和联合作用下,可以诱导一定性质和(或)数量的干细胞移植。G-CSF是临床干细胞移植的主要诱导剂,其对外周血干细胞的诱导作用比骨髓和脐带血干细胞强,而且使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更快,需要输注的血小板更少,淋巴细胞重建更快,相关的炎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更低[3]。与G-CSF相比,应用化学方法诱导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后血细胞计数的恢复时间更长,发热等并发症及需要输血的量更多。而且经化学方法摄取的外周血干细胞在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时已失去活性。PBSC的采集避免了骨髓采集的侵入性操作及常规麻醉相关的风险。为适合移植的配对及HLA的配型,已可以清除其中的1~3种成分,而且可以保证明其单倍同一性。基于G-CSF的干细胞移植耐受性好,尽管偶有脾破裂发生。大部分供者可以完成足够移植干细胞的采集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