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203575
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多靶点对抗研究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胡海燕
第1页

    参见附件。

     3.3.2对胆碱能系统和神经递质受体的影响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可通过提高ChAT含量和活性,抑制AChE活性,而增加ACh含量,也可以通过增加中枢M胆碱受体的数量和密度来改善AD的症状。陈勤等[41]研究远志皂苷对大鼠脑内右侧基底核内联合注射Aβ1~40和鹅膏蕈氨酸建立AD大鼠模型的作用中发现,远志皂苷给药60天后,能明显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升高脑内M受体密度和增强ChAT活性,能有效抑制脑AChE活性,改善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刘志承等[42]研究表明,补肝养髓方能显著增强中枢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增高大脑皮质和海马胆碱能纤维密度,而且其作用呈现出量效相关关系。

    3.3.3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参与神经元的损害,引起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生物膜及亚细胞结构的破坏,使血管内皮细胞膜的过氧化,导致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清除自由基,降低体内过氧化脂质的药物对延缓衰老和预防痴呆有重要的作用。银杏提取物(Egb):Egb761中的双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类能降低Aβ诱导的NO细胞毒性,保护神经细胞,提高注意力和短时记忆等认知功能,对轻度、中度原发性痴呆有明显疗效。银杏内酯是从银杏中分离出的一个萜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NO含量,增强SOD活性[43-44]。地黄饮子可以通过减少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高度激活,阻止NO过量生成,还能通过调节SOD、过氧化氢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活性起到间接的抗氧化作用[45]。红景天能够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Ⅰ氧化蛋白含量,抑制淀粉样前体蛋白C100转基因小鼠血清及大脑的氧化应激反应水平,部分对抗Aβ的神经毒性[46]。

    3.3.4调节钙稳态失衡神经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和自由基代谢异常是神经元损伤、凋亡的关键。一般认为,它们是急性和慢性神经退行性病致细胞凋亡的“最后共同通路”。芹菜甲素具有钙离子拮抗剂作用,能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保护脑细胞。中药中提取出的双苄异喹啉类物质,如粉防己碱、小檗碱、川芎嗪和白花前胡丙素等对钙通道有阻滞作用[47]。

    3.3.5对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张孟仁等[48]发现用中药“脑复聪”治疗的Aβ25-35痴呆模型小鼠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提示中药可促进新的细胞增殖。魏昌秀等[49]研究在原代培养的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老化处理后具有神经毒性的Aβ25~35的同时,加入一定浓度的脑还丹含药血清,发现脑还丹含药血清能够明显增加细胞的存活率,促进神经细胞面积的增大及突起长度的增加,提示脑还丹对Aβ所致的神经元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AD的起因学说众多,但其病理特点提示Aβ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⑴Aβ是老年斑的核心成分;⑵Aβ多途径引起神经毒性反应;⑶针对Aβ的多靶点治疗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均针对Aβ毒性作用已经是AD研究的热点,靶点研究主要针对Aβ整个代谢及作用过程,包括抑制生成、促进清除、抑制聚集和沉积及抑制其神经毒性作用。但就目前研究的结果看,由于Aβ在AD发病进程中涉及面过于广泛,临床上很难找到其准确的切入点。但是从中药对AD的防治研究已取得的的效果来看确有实际研究价值,研究者可以充分利用中药多途径、多方式、多靶点且不良反应小的优势,通过影响中枢胆碱能系统和神经递质受体、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等多个途径对抗Aβ的毒性作用,实施以Aβ为靶标的AD治疗策略,直接干预AD的病理过程,从而阻止AD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Malin D H, CrothersM K, LakeJ R,et al. Hippocampal injections of amyloid β-Peptide 1-40 impair subsequent one-trial/day reward leaming[J]. NeurobioLeamMern,2001, 76(2):125-127.

    [2]Moir R D, Tanzi R E LRP-mediated clearance of Abta is inhibited by KPI-containing is form of APP[J]. Curr AlzheimerRes,2005,2(2):276-280.

    [3]HARDY J , SELKOE D J. The amyloid hypoth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progress and problems on the road to therapeutics[J]. Science, 2002, 297: 353-356.

    [4]White J A.Manelli A M.Holmberg K H.Van Eldik L J.Ladu M J.Differential effects of oligomeric and fibrillar amyloid-beta1-42 on astrocyte-mediated inflammation[J].Neurobiol Dis.2005,18:459-465.

    [5]Tamagno E.Bardini P.Guglielmotto 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5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