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138881
生命之养——也谈养生(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年第4期
     摘 要:沿着中医养生大道、中庸、仁与智的源流,结合时下养生之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复习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养生思想,得出养生乃人类之于生命的质朴思考与实践,活着就活的更好、更健康、更和谐,养生具有医学与社会二重性,东西方传统给出了不尽相同,然相通的解。该理念的提出,对于中西医汇通扬长避短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养生;治未病;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庸;生与死;境界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80-04

    生命本是奇迹,自人之为人始,人文与天文,形影相随、不弃不离,同赞生生之厚;在人类文明的初期,科学、医学、哲学,艺术……尚未细化,是粗线条的,然其核心是不易的、无条件的,“生生之谓易”;活着,就活的更好,更健康,更和谐。医易宜,养生,生命之养,就有着人类的早期质朴思考,是医学的亦是社会的,中国传统儒释道及欧美传统,给出不尽相同,但相通的解!本文将以中医养生触发,结合东西方传统,拟作一较深入探讨!

    1 治未病、养生与亚健康

    “未病”一词由来已久,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论》,经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素问·五常政大论》有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未病”,乃既病之外,含健康(well-being)与亚健康(sub-health),“未病”还有理解为“病”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