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74152
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第5期
     3 讨 论

    近年来,中医对艾滋病的证候研究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艾滋病证候类型,多数学者认为应辨病分期与辨证相结合。本研究根据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将艾滋病的病程分为3期,共12个证型,观察表明艾滋病患者基本以热证居多,符合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本病病因为感染疫毒之邪,疫毒通过清窍或皮肤侵入,伏于血络,内舍于营,累及脏腑而发病,其病机为正虚邪侵,脏腑受累,津血耗伤,痰瘀停聚,阴阳失调,虚实错杂[2]。12种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为多,可能与岭南地区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凑理汗出,长期耗气伤阴有关[3]。艾滋病无症状期以肝郁气滞火旺型和气血双亏为为主,以热证居多,随病程进展出现痰瘀停聚,病情逐渐复杂化,发展为阴阳失调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3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