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82954
科学认识及对待中医学(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第4期
     摘要: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经典关于人的疾病的认知及“治未病-以人为本”的理论符合医学发展的方向。促进中医药“治未病”的现代新发展,需要中医药科教结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为现代人提供中医药专业全面、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科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841-03

    1中医关于人“不病—治未病”的认知是科学的

    1.1天地人合一——“不病—已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 中医医人人不是单个的抽象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医认为天地人合一,人与天地相通,“不病—已病”受天地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1]。“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1]。中医认为人体本身又是一个严密的自组织系统,依靠人自身的机能调节,很多疾病可以自愈。如“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1]。因此,在思考天地与人(不病—已病)的关系的时候,中医认为人要顺应天地自然,“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1],“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1]。“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1];在思考人与“病”的关系的时候,主张维护身体经脉功能正常,控制病情,人要把身体功能调节放在首位,扶正祛邪,“以平为期”。

    中医学是一门“天地相参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