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00635
不同时程电针对大鼠MCAO再灌注区梗塞面积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张天生 杨慎峭 乔秀兰 吴巧凤 张新星
第1页

    参见附件(784KB,3页)。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程电针对大鼠急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区形态学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可逆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通过不同时程电针“百会”、“水沟”,观察脑梗塞面积,检查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电针30、60min有减小大鼠MCAO再灌注区梗死面积的趋势,能减轻其神经元水肿程度,效果均优于电针10min组。结论:达到一定的留针时间才能更有效地减少梗塞面积及减轻神经元损伤。

    关键词:电针;不同时程;再灌注损伤;梗塞面积;病理形态

    中图分类号:R2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8-1610-03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且从选穴配穴、手法、术式等方面对其作用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针刺时间长短与效应的关系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在制备大鼠急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在再灌注前给予不同时程的电针治疗,并通过观察大鼠MCAO再灌注区梗塞面积及其神经元病理形态,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规律。

    1 实验材料

    SD大鼠,雄性,体重230~2508,,动物及饲料均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前适应性驯养动物1周。电针仪:G6805-2A型,上海华谊仪器制造厂。红四氮唑(TIC):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F20050317。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将SD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5只。即假手术对照组、MCAO模型组。留针10min组、留针30min组、留针60min组。

    2.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 根据Longa改良的动脉线栓法制作MCAO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术前12h禁食,用1.5%戊巴比妥纳30m/kg,腹腔注射,麻醉成功后,将大鼠仰卧在手术台上,采用颈部旁侧切口,分离颈部肌肉,小心游离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不游离结扎翼腭动脉(PPA),结扎CCA、ECA,绕ICA穿线备用,于CCA分叉处切口并小心地将一长6cm的鱼线插入,沿ICA至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根部之间,阻断MCA血流来源(此时可遇轻微阻力),在ICA根部扎紧栓线,缝合皮肤,外留栓线1cm。再灌注时拉出鱼线1cm即可。假手术组不插鱼线,颈部手术及血管处理同MCAO模型组。

    2.3 模型成功的标准 动物苏醒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8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