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00607
温病养阴法及运用规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胡一莉
第1页

    参见附件(255KB,2页)。

     摘要:在湿病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化燥伤阴的病机,因此养阴法是温病治疗的关键。温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有所异,其方法及运用规律是邪在卫分宜护阴,邪在气分宜保阴,邪在营分宜增阴,邪在血分宜救阴。

    关键词:温病;养阴法;运用规律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8-1577-02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温邪为阳邪,其性上炎,易伤津耗气。故温病的各个阶段,除有明显的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液耗伤之证。即使湿温病初起,伤津不显,后期也易化燥伤阴。且温病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动风、发热、小便不利等瘀热互结的伤阴变证。正如吴鞠通所说“温热阳邪也,阳盛则伤人之阴也”,“热病未有不伤阴者,其耗之未尽者胜,尽则阳无所流恋,必脱而死”。故养阴法在温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今不揣浅陋,谈谈温病养阴的方法及运用规律。

    温病的养阴法一般有4种方法,即:护阴法、保阴法、增阴法、救阴法,其一般运用规律是,邪在卫分宜护阴,邪在气分宜保阴,邪在营分宜增阴,邪在血分宜救阴。

    1 邪在卫分宜护阴

    温邪侵袭人体,多由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肺为娇脏,肺之津液处于被温热之邪灼伤局面,此时,应早投辛凉宣透之剂祛邪外出,以护卫肺阴。可遵吴鞠通“太阴风温……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此方为“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温邪从表而解,自无伤阴之弊,此二方能清肃上焦,宣畅气机,透泄郁热,邪去热清,自能护卫肺阴。

    2 邪在气分宜保阴

    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营(血)分,都可属气分证范围。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证。其病变较广,部位或者在肺,或在胸隔,或在胃肠,或在肝胆,所在病位不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