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00965
脉通方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亓鲁光 刘贵阳 朱丹平 王 娟 刘 青
第1页

    参见附件(406KB,3页)。

     床疗效。

    DN为消渴病变证,当按“消渴”、“尿浊”、“水肿”、“关格”、“虚劳”辨证。本病之发病,主要责之脾肾二脏,与肾尤为相关。蛋白尿为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DN的唯一可循线索。蛋白属中医水谷精微的范畴。水谷精微要发挥其濡养全身各组织的功能,必依赖于脾肾两脏功能的正常与协调与否。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流为小便故尿味甘甜。并见“尿浊”(相当于蛋白尿)。脾虚水湿不运,湿浊内停,泛滥肌肤可见浮肿。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水液由肺下输膀胱,须经肾的气化,使清者上升,浊者下降而排出体外。气化失职,或清浊混杂而下而发“尿浊”,或浊邪上犯蒙闭清窍而发“眩晕”、视物昏瞻(相当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肾气的开阖作用还调节控制着尿量的多少。开阉失常,开始则多尿,至肾病晚期则少尿或无尿而发“关格”、“水肿”等变证。肾气的固摄作用失调则易精微物质外泄而见尿浊(尿中大量蛋白)。

    根据现代医家对DN发病机理的认识及临床实践体会,笔者认为脾肾气虚,固摄失职,瘀血阻滞是DN发病的病机关键,益气补肾、周精止漏、活血化瘀是DN的治疗大法。据此笔者自拟脉通方治疗。方中黄芪、山药、桑椹益气健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