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00964
肺胀源流考(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第8期
     3 肺胀病论治

    由于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不统一,故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现将历代医家论治肺胀源流阐述如下。

    3.1 汉代医家论治肺胀 汉·张仲景对肺胀证治记载颇为详尽,为后世辨治肺胀奠定了基础。其文曰:“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在此提出“发汗”的治法。又曰:“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概括了其治视寒热虚实变化,治以疏风宣肺,温肺散寒,或清肺泻热,降逆平喘。其将证侯类型分为一是饮热互结之饮热迫肺证,方用越婢加半夏汤宣肺泄热,化饮降逆;二是饮热互结之外寒内饮而来热证,方用小青龙加石膏汤解表化饮,清热除烦。均描述了各类证侯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各种具体的治法及方药,是后世治疗肺胀的常用良法效方。

    3.2 晋隋唐医家论治肺胀晋隋代医家开始探讨针灸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