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2009
编号:13842578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面部偏斜不对称患者的颌面特征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9
     本研究结果表明,偏斜组偏斜侧Rmn、Rma、Jr、MdF、MtF、U6MB至矢状面(S)的距离大于偏斜对侧,MdF、MtF至冠状面(C)的距离小于偏斜对侧(P<0.05),偏斜组非偏斜侧的颏孔、下颌孔相对偏斜侧更靠前内侧,表明面下部不对称的形成既有下颌以矢状向为轴向偏斜侧倾斜,同时伴有水平向为轴的顺旋。因此,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时仅摆正下颌位置尚不足以纠正面部不对称,还需要考虑水平向的旋转量。对非偏斜组测量指标左右侧比较发现MtF至矢状面(S)的距离有左右侧差异(P<0.05),其余14组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对于非偏斜组患者仅有上下颌骨的矢状向不调,左右侧对称性较好,该类患者通过正颌手术治疗往往能获得满意的面貌改变。非偏斜组MtF-S的左右侧差异可能与颏孔的解剖变异有关。2012年,Santini和Alayan[11]比较了76个中国人、46个欧洲人和33个印度成人干头骨的颏孔位置,在中国人的颅骨中,颏孔最常在第二前磨牙的牙体长轴延长线上,而在欧洲和印度人的颅骨中,颏孔通常位于第一和第二前磨牙根尖之间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