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25199
口腔正畸美学的认知与临床教学实施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第3期
     1.2 正畸美学评价指标的相对模糊性:尽管美学概念和美学评价标准相对宽泛,但在涉及牙体修复美学和牙周美学等领域,人们仍然试图用相对确定的数值来衡量和界定美学标准。例如,目前广为流行的前牙美学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软件,就把前牙宽度比、前牙高度、前牙色泽、牙龈弧度和高度等描述牙齿细节的数值作为美学标准加以运用并体现在微笑美学设计中。与之相比,颜面美学的定量测量则更多地体现在侧位头影的硬组织分析中,而软组织形态受动态特征影响明显[8],且审美方面受民族、区域、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等主观方面的影响更大,因此涉及颜面美学的评价指标仍然相对模糊。

    1.3 正畸美学目标的预测性与长期性:正畸矫治除了可以对排列不齐的牙列进行矫治以改善牙齿微观美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上下颌骨的生长潜力,引导或改变颌骨的生长方向,对颌面部的生长发育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和调控。多数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往往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颌骨生长潜力。对上下颌骨的生长和发育进行合理的引导,可以改善颌面骨、面下1/3甚至整个颌面部的外形特征。因此,这一宏观美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一定的可预测性。此外,这一正畸美学目标的实现是随着颌骨的生长发育逐步完成的,有着相对的长期性。这也是口腔正畸美学与美学修复的主要差异之一。

    1.4 更加强调功能与美学的协调稳定: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美观、协调和稳定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