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7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225594
不同供血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7年第10期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近些年随着显微外科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以穿支皮瓣动脉、静脉为蒂,蒂部旋转空间大,能达到180°,切取皮瓣可分成2个供区,若皮瓣移植较大可进行直接缝合,减少创伤[11-12]。研究[13-15]指出,该皮瓣能将穿支周围筋膜、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等进行广泛链式吻合,将小腿远端动脉运输至整个皮瓣,供血有双重作用,术后皮瓣成活率高,且其旋转点受限小,对三踝和足跟外侧均能进行修复。但该术式最大缺陷是取皮瓣时切断腓肠神经,故术后皮肤感觉障碍、缺失发生率高。

    术中经验:①初次清创要彻底,要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切除坏死组织,在缝合时避免窦道形成,若存在窦道等情况要及时采用外科手术干预;②围术期要加强观察,特别是供皮区对血运、皮肤弹性、皮肤张力、皮肤和周围组织关系等均要明确,方便二期皮瓣转移;③术前抗菌药物要规范,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16];④切取皮瓣最重要是游离血管和设计皮瓣,在游离皮瓣时,可选择腓骨肌和比目鱼肌间沟进入,在腓骨间寻找腓血管,为方便手术操作,可用撑开钳适度撑开胫、腓骨间隙,确认穿支皮瓣,然后在显微镜下暴露出骨间膜,明确血管,可结合双极电凝进行充分止血,保证术野清晰;⑤以次要组织修复重要组织,移位帶蒂后吻合血管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