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5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603161
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42例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11期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2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后、前牙反牙合均完全解除,第一恒磨牙属于中性(或偏近中性)关系,后、前牙覆牙合与反反复改均处于正常状态,侧貌显著改善。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提示,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SNA角、ANB角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B角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骨生长明显,反牙合完全解除,下颌骨生长成抑制状态;U1-SN角、Ao-Bo值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反牙合解除多因上前牙的唇倾所致,上颌活动矫治器能诱导上颌骨生长;而Y轴角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下颌骨比例统一,证实上颌活动矫治器可抑制下颌骨,促使下颌骨朝后、下方位旋转;矫治前后MP-FH角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颌活动矫治器对面部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见表1)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