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01126
采用瘤体表面中厚皮片修复巨大皮肤良性肿瘤切除后创面(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刘毅,宋玫,肖斌,刘萍,陈黎明,徐承新,孙晓晨
第1页

    参见附件。

     4 讨论

    4.1 皮肤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位于皮肤表面,病灶局限,波及皮肤与皮下组织的深度较浅,手术切除时只要方法得当,一般并不困难。但是,对于范围较大的神经纤维瘤与血管畸形,其病灶波及范围与深度不规则,有的甚至深及骨质,手术难度大,出血多[2]。1987年,肿胀麻醉技术一经提出,由于其所具有的安全性高、组织损伤轻、出血少、麻醉时效长等特点[3],立即在脂肪抽吸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并突破了传统抽吸时出血量及抽吸范围的限制, 单次手术即可完成较大范围的抽吸,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受此启发并借鉴文献[4],笔者在采用肿胀技术基础上结合缝扎技术圆满解决了巨大皮肤良性肿瘤的切除问题,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4.2 然而,要修复巨大皮肤良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创面,就需要在体表另外选择供皮区,以便切取面积较大的自体皮片去解决修复问题,但是,供皮区瘢痕有悖于微创或无创手术原则以及美容修复原则。有鉴于此,和文献报道一样[5-6],笔者充分利用切除肿瘤表面的皮肤,采用鼓式取皮机反鼓取皮技术,将肿瘤表面皮肤加工成所需的大张中厚皮片,用于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根据本组37例此类创面修复的经验,由于所切取的皮片来自肿瘤表面,尤其取自神经纤维瘤者,其皮片组织结构与正常皮片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会影响到皮片成活率。此外,静脉畸形与毛细血管-静脉混合畸形患者,病灶切除后,由于肿胀液中肾上腺素作用消失引起的血管反跳,进而导致局部血肿形成也会影响到皮片成活率。所以,此类皮片移植成活率与取自正常皮肤的中厚皮片相比大部分病例仅为70%~90%,部分病例尚需二次植皮修复残余创面,但是与全部切取正常皮肤修复创面比较有其优势,只要肿瘤病灶巨大,且位于非功能部位或相对隐蔽的部位,该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毅.烧创伤创面的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77- 578.

    [2]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48.

    [3]刘毅.脂肪移植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37-49.

    [4]汪凯,王明刚,钟晓卫,等.肿胀麻醉技术在治疗体表神经纤维瘤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9,30(8):899-900.

    [5]张学成,孟凡军,赵振德,等.神经纤维瘤的整形外科治疗[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6):731-733.

    [6]鲫勇,芩瑛,许学文,等.手术治疗体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3):325-327.

    [收稿日期]2011-12-13 [修回日期]2012-02-06

    编辑/张惠娟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8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