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30886
颞侧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缺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姚远,孙洋,周瑜
第1页

    参见附件(1531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颞侧设计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将皮瓣向内推进或旋转1800修复睑缺损区。结果:7 例眼睑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瓣易于移转, 修复后外形满意且供区隐蔽,是修复眼睑缺损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皮瓣; 眼轮匝肌; 眼睑缺损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1542-02

    Repair of eyelid skin defectusing temporal flap pedicled with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YAO Yuan,SUN Yang,ZHOU Yu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Aesthetic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tial of Hefei,Hefei 230061,Anhu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new method for repairing of eyelid skin defect us ing the temporal flap.MethodsFollowing on the size of eyelid defect to plan a temporal flap pedicled with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to repair the defect.ResultsAll the 7 patients were satis fied with the effects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Temporal flap pedided with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is easier to transplant or get good shape.It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eyelid defect.

    Key words:flap;orbicularis oculi muscle;eyelid defect

    眼周的小面积软组织缺损, 应用远位皮瓣及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由于移植组织颜色的差异, 多不能取得令人满意效果[1-2]。应用扩张器皮瓣修复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但住院时间长及较高的费用是其缺点。2006年~2011年, 笔者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移位修复眼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7 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4~69岁。皮瓣最大面积3.0cm×1.5cm。修复部位:上睑部4例,下睑部3例。病因包括:烧伤或创伤后瘢痕3例,色素痣2例,基底细胞癌1例。

    1.2典型病例:例1,患者,男,21岁。右上睑黑毛痣。切除后上睑缺损约2.0cm×1.5cm大小,切取左颞部皮瓣以眼轮匝肌为蒂旋转180°修复上睑缺损。供区直接缝合。效果良好,供区瘢痕不明显(见图1~3)。

    2手术方法及步骤

    2.1 显露创面:切除病变组织或松解瘢痕,充分显示需要修复的创面大小。

    2.2 设计皮瓣:根据眼睑缺损面积的大小、位置和形状,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部长型皮瓣,皮瓣的切口尽量与鱼尾纹走行方向相一致。

    2.3 皮瓣形成:沿切口线切开皮瓣,自浅筋膜层掀起,此时应注意勿损伤面神经的额支,若皮瓣较大或切口位置较低下者还要注意勿损伤面神经的颧支,皮瓣可以形成岛状,皮瓣蒂部要与眼轮匝肌紧密连接,以保证其血运。

    2.4 皮瓣转移:将皮瓣推进或旋转180°或经过皮下隧道引入到缺损部位,修复缝合并包堆、包扎,术后1周拆线。

    3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6 例, 随访时间3个月~4年。供区瘢痕不明显, 睑裂无变形、移位,与面部的皮肤色泽接近, 效果满意。

    4讨论

    眼睑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不仅要修复缺损,而且还要恢复功能,这就要求移植组织的弹性、色泽、质地和厚度与眼睑部的皮肤相似或相近,因此以局部皮瓣或临近皮瓣转移为最佳选择[3-4]。采用邻近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宽度常受限制,并且颜面部瘢痕增生较明显,严重影响美观[5]。

    解剖证实眼轮匝肌宽而薄,分布广泛,位置表浅,存在多元血供。营养眼睑的动脉除在眼睑浅部组织中形成一个自由吻合的动脉网外,还在眼睑深部组织中形成三个动脉弓,各动脉弓又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分布到眼轮匝肌、睑板和结膜,这些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睑板前后动脉丛,营养眼睑的浅、深部组织,为眼轮匝肌蒂皮瓣的成活提供可靠的血供保障[6]。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有以下优点: ①带轮匝肌的肌肉蒂皮瓣血供好, 肌肉蒂长,皮瓣旋转角度大, 可提供中颌面部任何部位的组织缺损修复;②皮瓣为颞侧面,设计简便,操作较为方便, 皮瓣色泽与缺损部位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31KB,2页)